龙女盗神鞭的神话故事,龙女盗神鞭读后感

龙女盗神鞭

嬴政统一六国当了皇帝之后,自封为“始皇帝”,大好河山都成为了他的囊中之物。但他还是觉得不满足,心里老想着要是能把西边的山填进东边的海,国土都变成平原,这样就更加广大,那才称心如意,只是一时想不出好办法,这个念头就只能放在心里。

那时候,北方有个“锦奴”的民族,经常南下骚扰边境,于是秦始皇下令从全国各地抓了许多壮丁到北边修长城。监工们为了获得朝廷的封赏,逼着这些壮丁没日没夜地干活,不少人累病受伤,监工们又不给他们看病,因此很多人都死在了长城之下。可是为了赶工期,监工们也顾不上劳工们的死活,仍然把成批成批的人押来打桩、背土、抬石、砌墙,长城还没修到一半,山里山外就已是一片白骨。

这种情形惊动了天上一位好心的神仙,为了解除人间的痛苦,她变成一个拄着拐杖的老婆婆来到长城工地,假装寻找自己的儿子,混进了采石队伍。她偷偷地拿出一捆又细又长又好看的花线,分发给这里的每一位民工,告诉他们只要把线的一端系在石头上,牵着另一端就可以轻松地把石头拉走。

开始,大家谁也不相信,一根细花线怎么可能拉动几千斤重的大石头?但又不忍忤了“老人家”的好意,只好拿一根线来假装试一试,没想到奇迹真的出现了,好几千斤的石头像一个大棉花团一样轻轻一拉就往前滚了好几米!大家高兴极了,连忙向“老婆婆”道谢,却发现“老婆婆”早已消失的没了踪影。这以后的几天,劳工们干活比以前轻松多了,有说有笑,活也干得很出色。

可惜好景不长,这秘密很快被监工们发现了,监工们马上报告给了秦始皇。秦始皇听了,觉得不可思议,亲自来到工地上观察。经过仔细察看,他发现这事居然是真的,不由地他又动起了几年前的心思:一根细花线就有这么大的神力,要是把所有的花线集中起来做成一条鞭子,不就可以赶动大山,完成把大山赶往大海的夙愿了吗?他越想越兴奋,仿佛已经看到了移山填海的壮观场面,于是立即下令没收所有的花线。回到咸阳后,他连夜招来民间的能工巧匠,把花线织成了一条粗壮有力的“赶山鞭”。

鞭子做成后,秦始皇迫不及待地朝着附近的华山挥起了神鞭,只见横抽一道梁,竖劈一道川,把整个美丽敦实的华山打得到处都是棱角、崖壁,华山变得险峻无比。

看见“赶山鞭”有如此大的神威,秦始皇稍做准备就往西边赶去。他来到中国的最西边,命令一个将军牵着一头大象在前面领路,他自己在后面不停地朝沿途的大山舞动鞭子,山神们都怕挨神鞭打,拼命地跟着大象朝东跑。一路上,山越集越多,好像漫天盖野的兽群在移动。不几天,青藏高原、黄土高原上的山都被赶了下来。

秦始皇赶山填海的消息很快就传到了东海龙王的耳朵里,老龙王急得坐卧不安。要是真的把海都填平了,哪里还有他的容身之地呢?他想去天庭请玉帝收回神鞭,可是又怕时间来不及,要知道天上一天,人间就是一年,等他奏准玉帝,恐怕东海早就变成了一马平川的陆地了;去拦秦始皇吧,又怕秦始皇翻脸朝自己身上打几鞭,那样他的老骨头怕是要折断了。苦思冥想没有结果,龙王差点急晕过去。

龙王有三个女儿,最小的女儿三公主既聪明又漂亮。她见父王急成这个样子很是心疼,以为父王得了什么重病,特地跑过来问长问短,龙王只好把实情告诉了她。谁知三公主听了掩口一笑:“我以为是什么大不了的事,不就是不让秦始皇赶山吗?这有什么难,父王就请在家等我的好消息吧!”说完就转身出了龙宫。

三公主只身来到秦始皇赶山的必经之地——贵州平坝的高峰山下,使用法术,摇身一变,变成了一个美丽动人的仡佬族少女。她拔下头发上的金簪随地一指,山脚下靠大路的地方奇迹般地出现了一座凉棚,棚内的桌子上还放着热乎乎的香茶和香喷喷的饭菜,随后三公主耐心地坐在棚内等待秦始皇的到来。

再说,秦始皇连着赶了几天的路,又累又饿又渴。天快黑的时候到了高峰山,看见路边凉棚内有桌有椅有茶有酒有菜,还有一位秀色可餐的仡佬族少女,于是他这个贪杯恋色之徒,大踏步地走进凉棚,大大咧咧地往椅子上一坐,把赶山鞭顺手一放,端起酒杯,花言巧语地和三公主调笑。三公主一面与秦始皇周旋,一面殷勤地劝酒夹菜,不一会儿,秦始皇就被灌得酩酊大醉,躺在地上睡了过去。

接着,三公主从棕树上摘下一片棕叶,吹了口气,照着赶山鞭的样子,变出了一支难辨真伪的假“赶山鞭”。她把那威力无穷的真鞭,拿在手里,高高兴兴地返回龙宫去了。

秦始皇一觉醒来,天已大亮,睁眼一看,四面都是荒草,一个鬼影也没有。昨天喝酒的凉棚,满桌的酒菜和那个美丽动人的姑娘也都不见了踪影。他站起身来,拍拍身上的草沫,弹掉帽上的灰尘,拿起那只假的赶山鞭,继续赶山。

可是,他哪知道这赶山鞭已经被三公主调换了呢。他挥着大力,猛抽一鞭,群山纹丝不动;他又挥舞鞭子,连抽了十几鞭,鞭子都抽烂了,却还是一点儿动静都没有。他拿着鞭子左看看右看看,还是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过了一会儿,他突然想起那个仡佬族少女,这才明白是着了那少女的道,鞭子被调了包,于是只好垂头丧气地回咸阳去了。

可那些被秦始皇从高原上赶下来的山再也回不去了,于是聚集在广西、贵州一带,成了今天的十万大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