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君瑞》文学人物形象鉴赏|分析|特点

张君瑞,通称张生,是唐传奇《莺莺传》以来各种描写“西厢”恋爱故事的文学艺术作品中的男主人公。

元稹《莺莺传》关于张生、莺莺这一双青年男女在礼教禁锢下彼此热恋的描写真切感人,极富艺术魅力,从而使得这篇小说广泛流传。其中的人物——张生、莺莺、红娘等等,不胫而走,以不断改造、不断演变、不断发展的形态,闯入各种文学样式的创作领域,产生了像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简称董《西厢》)这样长达五万多字的杰出叙事诗和王实甫《西厢记》(简称王《西厢》)这样长达五本二十余折的伟大戏曲。王《西厢》从元代起传唱四方,到了明清两代,更涌现了“西厢热”,李卓吾、汤显祖、徐文长、凌初、金圣叹、李笠翁等许多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文学批评家都卷入了《西厢记》的注释、考订和评论工作,各种改编本也风起云涌,不胜枚举。其舞台演唱,也由北曲而南曲而各种地方戏。在民间说唱文学中,则由鼓子词、诸宫调扩展到子弟书、牌子曲、时调小曲以及南词、滩黄等各种文学领域。而张生、莺莺和红娘,也就成为家喻户晓的人物了。

按照人民群众的美好愿望,对《莺莺传》中的人物进行根本性的改造和大幅度的加工,其功劳首先应该归功于金代的董解元。董《西厢》中的张生,并不是“始乱终弃”的薄幸儿,而是爱情专一,坚贞不渝,为了追求美满婚姻而勇敢地向封建礼教挑战的正面人物。他克服了重重障碍,终于和莺莺结为夫妇,成为千百年来鼓舞青年男女争取婚姻自主的精神力量。此后各种“西厢”作品中的张生,都不离这个谱。给张生取名字,说他“姓张名珙字君瑞”,也是从董解元开始的。当然,王《西厢》虽然是在董《西厢》的基础上创作的,但它的艺术成就更高;其中的人物形象,也更丰满,更有血有肉。

在王《西厢》中,张生一上场就自报家门,说他“姓张名珙字君瑞,本贯西洛人也。先人拜礼部尚书,不幸五旬之上,因病身亡。后一年丧母。小生书剑飘零,功名未遂,游于四方”。唐德宗贞元十七年二月上旬,他奔赴京城长安应试,路经蒲关。因打算看望镇守蒲关的老同学杜确将军,便在蒲州城内觅一客店住宿。他问店小二: “这里有什么闲散心处?”店小二说: “俺这里有座寺,名曰普救寺,是则天皇后香火院,盖造非俗,……过者无不瞻仰。”张生便欣然前往普救寺游览。

在普救寺的佛殿上,张君瑞无意中遇上一千千般袅娜、万般旖旎的美人已故相国的小姐崔莺莺。莺莺的花容月貌强烈地吸引了他,激起了他心中炽烈的感情火焰,心想有这样一美貌佳人陪伴终身,也就心满意足了。为了能够接近崔莺莺,表达他的一片衷情,张君瑞放弃了进京应试的打算,向普救寺的堂头和尚法本借了一间僧房,住进庙里,与莺莺为邻。他得知,莺莺每晚必在花园里烧香,当晚,便趁着皎洁的月光,来到花园墙外的太湖石畔,放声高吟: “月色溶溶夜,花阴寂寂春;如何临皓魄,不见月中人?”这诗深深打动了久居深闺少女的情怀,莺莺便依韵和了一首: “兰闺久寂寞,无事度芳春;料得行吟者,应怜长叹人。”针锋相对的两首诗交流了他们的感情,他们已经心心相印了。张生大喜过望,正欲走上前去倾吐爱慕之情,却被匆匆赶来的红娘冲散了。红娘是奉老夫人之命监视莺莺行为的。因此,他们俩一见钟情的恋爱,一开始就受到老夫人势力的阻挠。然而,张君瑞是执着于爱情的,他不惜付出一切乃至生命去冲破障碍,去争取被封建礼教压得喘不过气来的人性的自由。在他第一次看到崔莺莺,并沉醉于她“临去秋波那一转”时,法本就告诫他:“老夫人治家严肃,内外并无一个男子出入。”劝他不要作非份之想。红娘的出现又冲散了他和莺莺的会面,这些,都没有使他知难而退,废然而返,相反更加深了他对莺莺的爱恋,以至朝思暮想,寝食难安。青春的骚动带给他无限的苦恼。

张君瑞想尽了办法,好容易才抓住在老夫人为她的亡夫崔相国做道场的时候和莺莺见面的机会。一个有情,一个有意,二人“口不言心自省”,深深地互相慕悦着。但他们也只能见一次面罢了。这镜中花、水中月一样美好的感情,到此,大有“山穷水尽”之势。

孙飞虎兵围普救寺,要挟莺莺做他的压寨夫人,从客观上促进了张君瑞与崔莺莺的爱情发展,也使老夫人暂时与张君瑞站在共同对敌的统一立场上。老夫人为了解除压在头上的灾难,不得不把莺莺许配给临危不惧、挺身而出的张君瑞。为了同莺莺的美满结合,为了保护全寺的生命财产,张君瑞利用缓兵之计,佯告孙飞虎,三日后一定交出莺莺。然后,写信求救于镇守蒲关的杜确将军。张君瑞的沉着、勇敢赢得莺莺的深情赞赏。叛贼击溃之后,张君瑞当着老夫人的面对杜将军说: “今见夫人受困,所言退得贼兵者,以小姐妻之,因此,愚弟作书请吾兄。”他意在让杜将军作证,把老夫人的诺言靠实,不能不说这是非常聪明的一招。即使这样,也没能防止老夫人的翻悔。她以相国家三辈不招白衣女婿为由,将张君瑞拒之门外。老夫人的赖婚行为无疑给欢天喜地前来成婚的张君瑞当头一棒。他气愤至极,谴责老夫人食言自肥,不讲信义,愤然告辞。

张君瑞庆团圆

这一对相爱的青年,互相看中的是人,一个有绝世的美貌,一个有盖世的才学。他们要求获得的是纯洁真诚的互爱,而非门第和财产。

自从见到莺莺,张君瑞放弃上京求仕的机会,忍受了多少个日日夜夜相思的苦楚,到头来,眼睁睁地看着他一生中最强烈、最美好的愿望被现实击得粉碎。这位多情的才子,不顾自己的贫穷和地位的低下,不顾崔老夫人的重重阻隔,冲破封建的礼法要求和等级贵贱的区分,执着地爱着莺莺。

老夫人的赖婚,没能割断他对莺莺的爱情,但是,脆弱的感情使他感到“智竭思穷”,痛不欲生。相爱而不能结合,近在咫尺却不能相见的痛苦,深深折磨着张君瑞的精神和肉体,终于相思病深,卧床不起。张君瑞忠实于爱情的品格和不幸的遭遇,赢得红娘的同情和热情的帮助。在爱情力量的支持下,在红娘的帮助下,他更加大胆地追求莺莺,深夜翻墙前去幽会,不料被顾虑重重的莺莺,用孔孟之道数落一顿,赶走了。痴情的张君瑞,几乎因此而送命。

崔莺莺在经历了由听琴、寄简、赖简的反复思想斗争后,挣脱束缚在她身上的层层锁链,为张君瑞的精诚所动,鼓足勇气,来到他的身边,医治好他心灵的创伤。在强大的压力下面,他们共同品尝了爱的禁果,沉醉在爱的大海之中。

他们的私自结合,很快让老夫人发现了。经过“拷红”的暴风雨,老夫人为了维护相国家世的清白声誉,许婚于张君瑞。但仍然坚持不招白衣女婿,迫使他上京考试。张君瑞只有挣个状元回来,才能与莺莺团圆,科举考试的成功与否决定着他的爱情前程。为了能够与相爱的人共同长久地生活下去,他接受了这个条件,独自上京。他经受住了这次严峻的考验,中了状元,拜了河中府尹,回到蒲州,有情人终于成为眷属。

张生有些傻气,被红娘称为“傻角”。而他的“傻”,正体现他的“志诚”、憨厚,忠于爱情。从“惊艳”开始,经过“联吟”、 “解围”、“赖婚”、 “赖简”、“酬简”、“惊梦”,在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惊涛骇浪中为爱情而斗争、而痛苦、而欢乐。封建的婚姻只是家族势力之间政治、经济利益联系的纽带,结婚者双方的感情被践踏,被囚禁。而张君瑞对崔莺莺的追求是自愿的、自由的,完全从个人的感情出发的。他在强烈真挚的爱情推动下展开了可以说是非常艰韧、勇敢的斗争。他对莺莺追求的本身就猛烈冲击了支持封建社会的道德和礼法。翻墙约会、私自结合,都越出当时的社会准则,为以老夫人为代表的封建势力所不容。张君瑞热情坦率的性格,对于爱情坚贞不渝的精神,使他作为一个被歌颂的正面形象,有别于那些“始乱终弃”的公子哥儿们。在那样一个社会中,能做到对爱情始终如一,确实是难能可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