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纤》文学人物形象鉴赏|分析|特点

阿纤是清代蒲松龄的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中《阿纤》的女主人公。

阿纤是个“窈窕秀弱,风致嫣然”的十六七岁的少女。有个叫奚山的商人,一次深夜遇雨,无处投宿,被阿纤的父亲邀到家中歇宿。闲谈中,得知阿纤待字闺中,奚山便为弟弟三郎攀亲。不久,阿纤便来到奚家,与三郎完婚。

阿纤性情温和, “寡言少怒”,跟人谈话总是面带微笑。又很能吃苦耐劳, “昼夜绩织无停晷”,从早到晚忙个不停。博得了全家人的喜爱。她来了三四年,奚家变得富裕起来,三郎也上了学。

可是,平静、和睦的家庭生活,却因一件偶然的传闻发生了变故。一次奚山经商外出,旅途投宿处正好是过去阿纤家的邻居。他忘了阿纤曾经通过三郎对他的嘱托,无意中谈起几年前曾经在隔壁古家(阿纤家的姓)过夜的事,于是从邻居的话里了解到阿纤可能是狐妖之女的消息。从此奚山和家里人就对阿纤起了疑心,并暗暗为三郎担忧。而三郎仍像从前一样对阿纤“笃爱如常”。日子一久,阿纤对家里人的猜疑和议论有所察觉。刚直、自尊的阿纤虽然对三郎情深意笃,但她不甘忍受别人在背后戳她的脊梁骨,义正词严地向三郎表示: “请赐离婚书,听君自择良偶”,免得“众口纷纭,恐不免秋扇之捐”。与其遭遗弃被赶出家门,不如主动离开。然而她毕竟对三郎是有感情的,她作这番表示是不得已的,所以她伤心地哭了。表现了她既重感情,又要维护自己人格尊严的矛盾心情。虽经三郎一再诚恳的劝慰,使她暂时平静下来,但由于奚山始终放心不下,天天找“善扑之猫”来试探阿纤,“女虽不惧,然蹙蹙不快”。阿纤的自尊心受到伤害,心里闷闷不乐。终于在一天晚上,她找了个借口辞别三郎与老母出走。阿纤的离去,使三郎思念不已, “中心营营,寝食都废”。而他的父兄却“皆以为幸”。几年后,奚家生活越过越贫困,大家这才又都想念起阿纤来。一次三郎的叔弟因事外出住在表戚家, “夜闻邻哭甚哀”,一打听,原来是自己的嫂嫂阿纤。见面后,阿纤“诉其悲苦,忆怆悲怀”,倾吐了自己遭遇的不幸和对丈夫的情思。并且凄怆地表示:“如欲复还,当与大兄分炊;不然,行乳药求死耳!”既盼望夫妻团圆,又要维护自己人格的尊严,否则宁可殉情而死。显示了阿纤刚烈、自尊的性格和对爱情的忠贞。她对“屋主谢监生” “阴欲图致为妾”的拒绝,也说明了她对三郎的眷念和自尊自强的心志。

阿纤与三郎终于夫妻重逢。她帮助丈夫重振家业,施展出神奇的本领, “不数年,家中大富”。阿纤虽不能容忍奚山当初对她的“置之不以人齿”的非议,坚持要跟他“分炊” “析居”,但对生活“苦贫”的奚山,却慷慨解囊,经常送钱送粮,给予周济, “习以为常”。这使弟弟三郎感到宽慰和高兴,称赞妻子“不念旧恶”。阿纤却说: “他也是出于爱护弟弟之心啊,况且不是你哥哥,我哪有缘结识你三郎呢?”充分表现了她的心地善良、通情达理和宽厚大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