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达张博华《金锁》当代文学作品赏析

作者: 张达 张博华

中篇小说。作者淑池。发表于《说说唱唱》1950年第3、4期。作品写了一个流浪难民的故事。金锁本来无姓无名,但他能干活,又会自编自唱,被一个寡妇收养后才取名“金锁”。后来,金锁流落在恶霸地主曹五爷的家里当长工,曹五爷用公家的粮食从逃荒的难民中骗来了玉匣姑娘,名义上是答应金锁的要求,为金锁娶亲,实际上却是别有用心。金锁和玉匣看出了曹五爷不怀好意,要离开曹家,临行时一算账,金锁不仅没得到工钱,反而欠了曹家许多。这样,金锁只好先把玉匣送出,自己仍留在曹家干活抵债。曹五爷设下圈套,强奸了玉匣。玉匣不从,把曹家闹了个天翻地覆。曹五爷气急败坏,竟将玉匣和金锁一同治死。不料金锁死里逃生,参加了八路军,后来回到这里,终于清算了伪装开明当上了抗日村长的曹五爷的罪恶。这个故事虽然有些落入俗套,但写得生动曲折,富有生活气息。另外,人物也刻画得真切朴实,无当时许多作品摆脱不掉的概念化的毛病。小说发表后,有人提出了批评,并引起了较为热烈的讨论。《文艺报》多次刊发了评论文章,如1950年第2卷第5期有邓友梅的《评〈金锁)》,陶君起整理的读者意见《读了〈金锁〉以后》,赵树理的《〈金锁〉发表前后》;第8期有赵树理的《对〈金锁〉问题的再检讨》和常佳东等的《读者对于〈金锁〉的看法》等等。有的批评者认为,金锁这个人物形象是不够真实的,他表面上像个劳动人民出身的农民,却缺乏劳动人民的思想意识,他羡慕地主,讨好地主,甚至连地主调戏自己的妻子也无动于衷,看不到有什么反抗,金锁实际上是个脓包、地痞;金锁最后成了八路军连长,他的思想转变过程小说也没有表现出来,显得牵强;作者把城市流氓的性格硬加到一个农民身上,歪曲了金锁的形象;金锁是个阿Q式的农民,作者把在革命运动中作为动力的农民写成阿Q的样子,也歪曲了农民的本质。也有的论者认为,作者在主观上还是同情劳动人民的,是想替劳动人民说话的,但是由于在生活、思想、感情上脱离了劳动人民,又由于过分注重个人兴趣而忽视了客观现实,所以在作品中就表现出了一种站在旁观者立场上,对于劳动人民取笑、挖苦的态度。关于《金锁》的讨论,是建国以来文学创作和文学评论界最早的一次创作讨论,虽然规模不是很大,也有不顾艺术规律的地方,但讨论者态度诚恳、意见具体,并提出了一些较好的意见,对于帮助读者理解作品,对于推动文学创作,还是有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