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宜君《草木篇》当代文学作品赏析

作者: 孙宜君

散文诗。作者流沙河。发表于《星星》1957年第1期。后收入《流沙河诗集》(上海文艺出版社1982年12月初版)。这是一组托物咏怀的散文诗,包括《白杨》、《藤》、《仙人掌》、《梅》、《毒菌》5首。全诗通过白杨、藤、仙人掌、梅、毒菌等艺术形象,隐喻一个人在现实生活中的立身处世之道。作者在篇首借用了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诗句:“寄言立身者,勿学柔弱苗”,便是这一组诗的主旨。诗人赋予这些草木以人的思想和性格特征,正是他自己对现实生活敏锐的观察和感受。作者无论对各种草木的赞美或鞭笞,都是为了表达自己对各种人生态度、处世哲学的褒贬。如对“白杨”纵然死去也不肯向谁弯一弯腰的咏赞,启示人们:在曲折坎坷的人生道路上要有宁折不曲的骨气。写“仙人掌”没有奴颜媚骨,不会阿谀奉承,虽被“逐出花园”,仍然顽强地生活着,坚持作为一个真正人的操行。作者对“仙人掌”的命运寄予了深深同情和对它情操的赞赏。“梅”表达它在爱情上的纯洁高尚,它一旦将自己许给了白雪,就一心等待冬天的到来。“梅”不仅启示我们在爱情上要纯洁忠贞,而且启示一个人要有高尚的政治情操。“藤”和“毒菌”是属于另一类。“藤”为了达到向上爬的目的,不惜采取损人利己的手段,甚至将别人置于死地;而“毒菌”则白天用美丽的彩衣,黑夜用暗绿的磷光诱惑人类,但是它却是“毒蛇吐的唾液”,启迪人们要警惕这种口蜜腹剑搞两面派的伪君子。诗作通过上面两组对立的艺术形象的比较,透露出作者强烈的爱憎,使人清楚地分辨出现实生活中的真、善、美和假、恶、丑,充满了深刻的人生哲理。语言警策,耐人寻味。这组诗发表后,很快引起读者强烈的反响,褒贬不一。反右斗争中诗作遭到激烈的批判,作者也因此蒙受了二十多年的苦难。粉碎“四人帮”后,这组诗又重新受到肯定和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