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守英《苦夏》当代文学作品赏析

作者: 庞守英

中篇小说。作者汪浙成、温小钰。原载《小说界》1982年第1期,后收入《1981——1982全国获奖中篇小说集》(上海文艺出版社1983年11月第1版)以及《汪浙成·温小钰小说选》(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5年1月出版)。作品描述的是一个家庭在连续的不同层次的升学考试中度过的紧张而烦恼的夏天。沈金一是大学副教授,妻子杜萍是中学毕业班班主任,他们的三个孩子分别要参加升大学、高中、初中的考试。家里出现三个“超级大国”,一切都得为他们让路。沈金一放下手中的论文,变成一名专职伙头军,杜萍也把公事和部分私事都压缩在八小时工作内,以便回家后全力以赴帮助孩子考取理想学校。最先来到的是高等院校入学考试,大女儿佳佳完全是一副临战的姿态。她的智力并不太好,学习起来有些吃力。在报考志愿时,沈金一与杜萍发生了意见分歧,一个主张报理科,一个主张报文科,他们谁也没有考虑孩子的志向兴趣,只是从录取的可能性上做文章。结果佳佳以三分之差名落孙山。接下来便是儿子华华考重点高中。老沈上街为改善儿子伙食采购,买鱼时于拥挤之中被一小青年顶伤肋部,住了院。接力棒传到了杜萍手里,一日三餐就累得她腰酸背疼。华华只知道自己学习,一切以我为核心,既不同情姐姐的处境,也不关心妈妈的情绪,竟然拒绝去医院为爸爸送一次饭。该轮到小女儿玲玲考重点初中了,不料教育局的同志因工作失误,发错了考卷,延误了考试时间。这里考试还没开始,别的考场已把标准答案传了过来,引起极度的混乱。本来考得很好的玲玲,却因这意外的事故,不得不准备重考。苦夏只好再拖延下去。作品细致地描绘了家长及考生考试前后的现状,同时也暴露了现有招生制度中的某些弊端,尤其是层层选拔重点,造成了人才竞争中许多不正常的现象,表现了作者高度的责任心和严峻的道德感。作品在结构上采用了“生活流”的方式,对三场连续的考试按时间顺序依次写来,人物以各自的意愿去思考和行动,并产生着这样那样的关联与纠葛:夫妻之间的争吵,两代人之间的冲突,邻里关系的变化,道德准则的差异等等,互相交织在一起,构成一个复杂的生活网,强化了作品的生活气息和真实感。作品被评为1981——1982年全国优秀中篇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