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庞守英
中篇小说。作者柯云路。原载《当代》增刊1984年第3期,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年5月出版单行本。这是一部反映改革题材的作品。1982年,三十二岁的李向南离开省委机关,来到黄河流域有着久远历史而至今还相当落后的古陵县,担任县委书记。他雄心勃勃,立志要改变古陵的落后面貌,创全国第一流的工作。他提出了鼓舞人心的改革计划,并选择处理县信访站的积案作为改革的突破口,一天之中解决了十四个积压案件。县委副书记兼县长顾荣的儿子走私银元,但却逍遥法外,在全县提意见、提建议大会上,李向南开诚布公,提出要纠正领导干部的违法乱纪现象。他带领县委常委下乡处理问题,果断地撤掉了不称职的干部,解决了黄庄水库的养鱼问题、横岭峪公社小学窑洞塌顶问题、凤凰岭滥伐树木问题,表现了他作为一个年轻改革家惊人的工作效率。李向南上任只一个月的时间,便政绩斐然,被群众誉为“李青天”。但是这颗政界新星,也遇到了强大的保守势力的抵抗和压制。顾荣在古陵苦心经营三十年,已经形成一个盘根错节的权力网。当李向南被派来古陵就任县委书记时,顾荣对于这个老上级的儿子而今又成了他的上级的年轻人的到来,是颇为不快的。开始,他想用某些手段驾驭他,甚至想用老关系的温情融化他,并采取了“以静制动”的斗争策略。后来,李向南势如破竹的改革进程打乱了顾荣的防御部署。他们针锋相对,斗争趋于激化。于是,顾荣住进县委招待所的“贵宾院”,操纵他的追随者,调动各种手段,对李向南进行反击,最后竟搬来了地委书记郑达理。李向南宏图未展,就深陷于被动之中。作品通过古陵县这场改革与反改革的斗争,反映了人们呼吁改革、要求改革的社会心理,揭露了阻碍改革的社会势力及其背后所隐藏的某些历史惰性,尤其是顾荣形象的塑造,对于全书揭示新时期社会矛盾的本质起着重要作用。作品构图宏伟,气势磅礴,众多的人物,复杂的关系,意想不到的事件,横逸旁出的情节,环环相扣,浪浪相推,给人一种紧迫之感。作品发表后,被改编为同名电视连续剧,在社会上引起很大反响,对李向南的形象,也展开了讨论。有人认为李向南是个有特色有新意的人物形象,他体现了一种激情、一种气质、一种效率和步伐、一种冲决罗网的义无返顾的精神。有人认为李向南的形象有些理想化、概念化。也有人认为在李向南身上流露出一种封建的“青天”意识,对这种意识的肯定和赞扬,有悖于社会主义民主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