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陈敬中
抒情诗。作者孙武军。见《朦胧诗选》(春风文艺出版社1985年11月出版)。这首诗对人的生存价值和自我价值的实现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也充满了自信心。作者说过:“一个充分摄入了社会、生活和人类的自我,恰恰是诗人之所以成为诗人最重要的东西。”他在诗中所创造的抒情主人公形象,正是一个“充分摄入了社会、生活和人类的自我”。这个“自我”没有昂首天外、目空一切,要人们俯首趋奉;也不愤世疾俗,孤芳自赏,沉溺于感伤和幻想。不管命运怎么安排,宇宙怎么运行,风浪怎么颠簸,“我”都能融于生活,适应环境,有益于人类,实现自我的价值。把“我”踩进泥土,“我就会变成一块煤”,“把少女脸颊的白霜/融化成早晨的红云”;把“我”扔到了大海,“我就会变成一只银鸥”,用“我”的双翅“去驱赶渔船的孤独”;把“我”吊在了天上,“我就会变成一股风/去预示豺狼的行凶/敲打着企鹅的美梦”,“让英雄的鲜血/快一点在胸口上凝固/把散发着皂香的黑发/吹到小伙子的脸上”,因此,“我”到处都能存在,“到处都是我”。“我”是清醒的现实主义者,也是开朗的乐观主义者,既平凡而又高大。诗的语言朴实,句式自由,意象清晰,格调豪爽,拟人、象征、比喻等手法的运用也自然贴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