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宪文《将军决战岂止在战场》当代文学作品赏析

作者: 毛宪文

长篇报告文学。作者黄济人。解放军文艺出版社1983年出版。作品叙述国民党战犯的改造生活。国民党人在大陆军事上的失败,并不等于其政治上的降服,恰如本书书名所揭示的。本书以原国民党战犯邱行湘的被俘和改造经历为线索,具体而生动地描叙了杜聿明、宋希濂、黄维、康泽、文强、王耀武、陈长捷、林伟俦、王陵基等一大批国民党高级将领,在这个比军事战场上更为炽烈、复杂和漫长的“决战”中,改造从新的详情。作品最大的艺术特色,是遵循了报告文学的写作要求:第一,取材真实;第二,突出了文学性,也就是说全书结构完整,刻画人物性格时做到了个性化,而非类型化。时时处处描绘他们的改造生活,紧紧抓住军人特有的气质,使用时空交叉的手法,使过去和现在同时出现在一个人身上,促使对比,形成反差,心态的活动是剧烈的,震撼往往是深刻而巨大的。不管是在井径河畔的训练班,还是迁入北京的功德林,最后是秦城劳改农场,描写他们的思想转变过程时,让他们“相信他的人格,相信他的意志,相信他的信仰”。当然在铁的事实面前,他们不但承认了战场上是个失败者,在灵魂方面也愿意接受马克思主义的改造。在他们的思想转变中,反思用了不少笔墨,而反思中对他们的功过作了实事求是的科学的评估,因而使他们既有认清自己罪恶的根据,也有前进的依托及信心,读来真实可信。在性格刻画方面,尤其注意了人物对亲友的人情味及传统道德规范对他们为人所起的作用。这是一批具有高度文化教养,并经过多年军事的政治的训练之后在战场上被俘的人,然而他们的性格是极其复杂的。作者注意了从多角度、多侧面去写,塑造出一批活生生的人,而不是漫画化的人。同时,作品用他们的进步反衬出共产党改造政策的正确,以及党中央、战犯管理所工作人员的工作艺术,使他们终于获得了新生,并投身到新中国的建设行列。作品中出现周恩来等领导同志接见他们的场面,更增加了作品的亮度。本书出版后,在国内外引起较大反响。曾翻译为英、日文出版,国内和香港数十家报刊转载、摘引。1985年获首届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艺奖,1986年获首届全国优秀畅销书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