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信鉴赏·家书·命子迁》注释与鉴赏

《书信鉴赏·家书·命子迁》注释与鉴赏

汉·司马谈

余先,周室之太史也。自上世尝显功名于虞夏,典天官事。后世中衰,绝于予乎?汝复为太史,则续吾祖矣。今天子接千岁之统,封泰山,而余不得从行,是命也夫!命也夫!余死,汝必为太史;为太史,无忘吾所欲论著矣。且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此孝之大者。夫天下称诵周公,言其能论歌文武之德,宣周召之风,达太王、王季之思虑,爰及公刘,以尊后稷也。幽、厉之后,王道缺,礼乐衰,孔子修旧起废,论《诗》、《书》,作《春秋》,则学者至今则之。自获麟以来四百有余岁,而诸侯相兼,史记放绝。今汉兴,海内一统,明主贤君忠臣死义之士,余为太史而弗论载,废天下之史文,余甚惧焉,汝其念哉!

[注释]① 周室: 指周朝。太史: 官名。西周、春秋时太史掌管起草文书,策名诸侯卿大夫,记载史事,编写史书,兼管国家典籍、天文历法、祭祀等。秦汉设太史令,职位渐低。② 虞夏: 指有虞氏之世和夏代。③ 典: 职掌。天官: 官名。“天官冢宰”的简称。《周礼》六官,称冢宰为天官,为百官之长。④ 予: 我。⑤ 汝: 你。⑥ 接: 此指继承。千岁之统: 千年的大统。统: 大统。⑦ 封泰山: 指封禅。战国时齐鲁有些儒士认为五岳中泰山最高,帝王应到泰山祭祀,登泰山筑坛祭天曰“封”,在山南梁父山上辟基祭地曰“禅”。⑧ 事亲: 侍奉双亲。⑨ 周公: 周武王之弟,名旦,亦称叔旦。因采邑在周(今陕西岐山北),称为周公。曾助武王灭商。武王死后,成王年幼,由他摄政。相传他制礼作乐,建立典章制度,主张“明德慎罚”。⑩ 论歌: 论赞歌颂。文武: 周文王、周武王。⑪ 宣: 彰明。周召(shào)之风: 周召之地的民风。周召,指周公、召公,周召分陕而治。周、召同为西周初年名臣。⑫ 达: 表达。太王: 周文王之祖古公亶父的尊号。王季: 周文王之父,名季历。武王尊为王季。⑬ 爰(yuán): 语助词。公刘: 古代周族领袖。传为后稷曾孙。⑭ 后稷: 古代周族的始祖。⑮ 幽、厉: 即周幽王、周厉王。是西周时两个失德之君。⑯ 《诗》: 即《诗经》,《书》: 即《尚书》。均为儒家经典。与下文《春秋》,相传均由孔子增删修订而成。⑰ 《春秋》: 儒家经典。编年体史书。所记起于鲁隐公元年(前722年),终于鲁哀公十四年(前481年),计二百四十二年。⑱ 则之: 以之为准则。⑲ 获麟: 指鲁哀公十四年猎获麒麟事。相传孔子作《春秋》至此而辍笔。⑳ 史记: 记载历史的书。后世《史记》则专指司马迁所撰之《太史公书》。

[作者]司马谈(?—前110),西汉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官至太史令。他的《论六家之要旨》,推崇汉初黄老之学,总结先秦各派学说,认为道家最能综合各家所长。他根据《国语》、《世本》、《战国策》、《楚汉春秋》等书,撰写史籍,死后,由其子司马迁续成《史记》。

[鉴赏]这是司马谈写给其子司马迁的遗书。在书中,司马谈记述了自己的家世,尤其突出了其先人世代为周之太史及自己和司马迁同为太史之事,要司马迁“无忘吾所欲论著”之志,他用周公受人称颂的事例,来说明存史实的重要。而对“自获麟以来四百有余岁,而诸侯相兼,史记放绝”,自己身为太史“而弗论载,废天下之史文”的状况深为担忧。他以孔子修《诗》、《书》、《春秋》为天下后世法则的事迹来激励司马迁,要司马迁继承其修史遗志,名留青史。司马迁没有辜负司马谈的期望,在遭受难以言说的巨大创痛的情况下,历尽艰辛,百折不挠,撰成了不朽的历史巨著《史记》。本文文字朴实,叙事简洁,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司马迁所寄予的深切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