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边约会》全文|赏析|读后感

白小易《河边约会》全文|赏析|读后感

白小易

在那片移动的云彩终于把月亮遮住了的时候,她感到轻松了一些。蛐蛐还在叫。静静的河面上,映着对岸楼房吐出的一块块长方形的灯光。她双手插进上衣袋里,冲着河水长出了一口气。

离约定的时间很近了。当然,来得及的。顺着这条河往下走个二、三百米就行了。他上午暗示的。晚上七点,在古塔那儿等她。

河面上的亮度忽然增强了许多。月亮又出来了。她心神不定。这和月亮没关系,她知道。又看了看表。该走了——要是想去的话。她不喜欢迟到。但是,你总得让一个人有拿不定主意的时候吧?只要一出现在他面前,无疑就是表明了自己的心愿。可它准确吗?就凭他一个含混的邀请,就需要我做出一点儿也含混不得的姿态……

她回味着他在电话里的声音。

“小姚……最近上运河看过没有……那边的草长得好极了。我每天都去转转……在古塔那一段。我今晚七点到那儿……。”

他就是这么说的。她放下电话那会儿就笑了。瞧他怎么跟人约会的……

但她还是来了。 先躲到这个不远不近的地方, 听凭犹豫的裁决。她一直喜欢他。但这会儿简直要恨死他了。她真想让他明白:她虽然是个内向的姑娘,却时刻都在期待着他的坦率的表露。他是多么聪明的人呵。可他就是弄不懂这个。给他那么多的提示,他也弄不懂。

又一片云在缓缓地向月亮靠拢。已经七点十分了。她沿着河边的小道有意无意地往那个方向踱去。这会儿,她不怎么恨他,反过来恨自己了。为什么我得去? 不,只是走走。可干嘛非往那边走?

毕竟是段不长的路……她吓了一跳——看到他的影子了。她没多想,先站住。接着又把自己藏进了河边的小林子里。

他哪是在“溜达”呀。哪有这么紧张的闲人? 她瞧着他那不停走动和张望的样子,一时开心极了。

走过去吧……完全有这种冲动的可能。但她想办法稳住了自己。不,那样儿,他又该得意了……天下哪有这样的道理:一个人只需不费力气地做出一个暗示,别人就得冒着挨讪的风险向你彻底的坦白? 不,我不! 我要瞧你的!

她悄悄消逝在夜幕里。

第二天他们又碰见了。她道歉说:“昨晚我也想去河边,就是……脱不开身,没去成。”

“噢,”他强装出对什么都无所谓的架式,“没去就对了。昨晚我有事,也没到河边去。”

“是吗?”她笑了笑。心里真恨不得马上扑过去咬他一口。

选自《小说界》1986年第5期

【赏析】 小说题为《河边约会》,但是通篇写的却是“约”而“不会”,或者说,是“心”在“约会”而“人”并没有“约会”。这对于小说中的人物来说。不免有些惋惜、遗憾,但是对于读者来说,却更富有魅力。它比起那些吻吻抱抱,追追跑跑的“镜头”来,不但别开生面,而且更耐人寻味,富有含蓄美、婉转美。这同作者巧妙地使用“暗示”的表现手法是分不开的。

暗示,具有含蓄、婉转、曲折的特点。它对所要表现的对象,往往不是明挑直说, 而是通过有选择的描述, 使之隐隐约约地透露或显示出来。小说中的姑娘小姚,对于她那位恋人是非常满意、喜欢的。尽管对方只是在电话中闪烁其词,作了“约会”的暗示:“小姚……最近上运河看过没有……那边的草长得好极了。我每天都去转转……在古塔那一段。我今晚七点到那儿……”但是她听了,虽然对其言不及义,吞吞吐吐感到不满足,但“放上电话那会儿就笑了。”显然,这场“约会”是必成无疑的。

本来,所谓“暗示”,说到底还是要“示”。否则,含糊、晦涩得令人不知所“指”,不知所云,“暗示”便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小姚接电话后的一“笑”,等于“暗示”了自己的态度。但是,小说并没有按照“笑”所“示” 的方向作“直线运动”,而是曲尽其妙,描写了她的矛盾心绪: 环境是恬静的,但是她的内心却“静”不下来; 理智上想急于“赴约”,但感情上又欲“会”还休。“她一直喜欢他”,“时刻都在期待着他的坦率的表露”,可他就是不打“第一枪”,而且“给他那么多的提示,他也弄不懂。”因而她 “这会儿简直要恨死他。”这些话既写出了他在爱情上的特点,同时这对 “暗示”他在事业上的表现也不无作用。她不愿意以自己的“明挑直说” 去回答对方的“含糊的邀请”,尽管对方是她心上最亲爱的人。

如果说,男方在电话中的“约会”是“含混” 的,但是她亲眼看到的他渴望“约会”的神态、行动却是真诚的、毫不含糊的,她在心理上享受了极大的满足。“他哪是在‘溜达’呀。哪有这么紧张的闲人? 她瞧着他不停走动和张望的样子,一时开心极了。”这些描写,不正是表现了男方的“心”在向她呼唤吗?一般的作者写到这里,可能要让姑娘下决心,动“真格”的了。但是这篇小说的艺术处理却出人意料,又来了个“紧急刹车”:“走过去吧……完全有这种冲动的可能。但她想办法稳住了自 己。不,那样儿,他又该得意了……天下哪有这样的道理: 一个人只需不费力气地做出一个暗示,别人就得冒着挨讪的风险向你彻底的坦白? 不,我不! 我要瞧你的!”姑娘的真诚、矜持之态跃然纸上。——而这一切,小伙子并不明白,又没有得到任何“暗示”。这样,“约”而“不会” 的结局虽然出乎意料之外,但又合于情理之中。小说的结尾更是“神来之笔”。双方都“互致歉意”,双方又都是“心照不宣”。一声“是吗?”,欲盖弥彰,“心里真恨不得马上扑过去咬他一口”,看来,小姚有点“耐”不住了。下一次“约会”将怎样进行呢?细心的读者是不难从这次“约”而“不会”的“约会”中加以想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