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焕新《接风午宴》全文|赏析|读后感
黄焕新
文教局为检查工作的上级领导同志而举行的接风午宴,正在一家招待所的餐厅进行。
餐厅里,碰杯声、笑语声混成一片。在风扇的吹拂下,那一块块蓝绸窗帘也在狂飞乱舞,使得本来就够热闹的气氛又增添了几分热劲。
首席上坐着三位“上面来的” 同志,文教局局长霍沐安和三位副局长也坐在那里,剩下的那个位子,自然就是经办干事鲍维禄的了。
第三道菜已经上过一阵了。鲍干事突然眉头一皱,把眼光从菜盘中收了回来,望了望霍局长。“该不该说出来呢? 说吧,霍局长叮嘱过:‘在上级面前不能乱说话,特别是牵涉到我们工作中的问题。’ 而且,酒席的经办人就是我……不说呢,又似乎不应当……” 鲍干事的嘴唇微微颤动了几下,却没有发出声音来。
霍局长只顾给身旁的上级领导同志敬酒,根本就没注意到鲍干事的这些反常表情。
“局长!”鲍干事终于憋不住地开了口,“我……”
“我想向您提个建议……”
“咳! 工作上的事,散了席再说!”霍局长满脸冰霜。“来,吃菜! 大家都来!”
鲍干事盯着霍局长夹着的那箸菜,皱着眉头大叫一声:“局长! ……”
“你怎么这样罗嗦! 叫你吃完再说,偏偏就是不听!你想干什么?……”霍局长忍不住发脾气了。
鲍干事只好唯唯诺诺,不敢再作声。
宴席散了。
霍局长送走客人,这才转过身来,瞅着鲍干事问:
“你到底有什么意见,现在提吧!”
“第三道菜里有一只苍蝇,您刚好夹到嘴里去了……”
“啊? 哇……”霍局长大叫一声,把吃进去的佳肴全都呕出来了。
“我……我本来是想说的,可您……”鲍干事喃喃地说。
选自《羊城晚报》
【赏析】 生活中,以检查工作为名,大行“杯盘交响曲” 的场景不为罕见。黄焕新《接风午宴》,摄下了这无数场面中的一个特写镜头。小说的主旨不是来揭示人们司空见惯的这类社会现象,而是夸张地借用一“景”,揭示更深沉的意蕴。
一个精妙的悬念,是本篇小说成功的基础。小说用悬念构成了一个戏剧性的矛盾,却又赋予这一悬念合情合理的品格。这个悬念,由两个主角,一个“偶然”的情境组成。两个主角,一个是在上级面前最怕下级多嘴多舌的专横的局长,另一个则是谨小慎微、唯领导是从的干事。在常态的情境中,这两个人是不会发生冲突的,本来应成为这首不动听的“交响曲”中的谐音。可是,当作者为这两个人物制造了一连串的“偶然”——一个为上级领导接风的午宴上,出现了一只钻进了菜中的苍蝇,这苍蝇偏偏又撞上了霍局长的筷子……当这些偶然叠合在一起,两个主角之间戏剧性冲突的发生就是必然的了。假如不是为上级接风的午宴,也许霍局长能从善如流; 假如菜里没出现那只苍蝇,那也就不会弹出这曲变奏;假如鲍干事不那么尊重这个局长,甚至反存幸灾乐祸之心,那么也就不会明知要撞钉子却欲罢不能;假如霍局长平素大度为怀,倾听下言,那也就不会使鲍干事如此为难;假如……我们所假设的这些情境,都是小说中不存在的。作者苦心营构,恰恰就是要将两个独具个性的人物置身于这样一个偶然情境中,让两个人物碰撞出性格的火花。
也许,小说正是由无数“偶然”组成的链条,但高明的“偶然”制造者决不是故弄玄虚,而是给“偶然”寻找一条必然通道。意料之外而又在情理之中,小说的“悬念”才别具魅力。鲍干事欲说还休,欲罢又不忍,霍局长见情大发脾气,这都符合人物自在世界的发展逻辑。作者只不过把人物性格的发展历程给“虚化”了。而让人物在“偶然”情境中充分显示性格光点。人物性格的历程是背景,而性格的集中显示,则是特定情境中的强化。这,也许是微型小说写人的技巧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