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辨之道·进与退·舒婷的“适可而止”

思辨之道·进与退·舒婷的“适可而止”

著名人舒婷在完成200行长诗《最后的挽歌》和三卷本文集后,表示到此止步,告别诗坛。理由呢?舒婷是这么说的:自己没有更好的诗歌献给读者时,宁愿停止歌唱。这是一种智者的选择。我们知道,适可而止,止于当止之时,实在是人生的一大自控艺术。一个人,尤其是一位名人,面对名利的诱惑,常常会因为左右不了自己而勉强为之。结果呢?不仅达不到预期的目的,反而留下许多遗憾,甚至贻笑大方。

比如说,你原是一位明星,曾经有过红火的时光,但当你渐渐人老艺衰时,却不愿适可而止,硬要与俊男靓女争高低,靠着化妆手段去扮演十七八岁的青春少女或者毛头小伙子,还要勉为其难在舞台上搔首弄姿,结果让人大倒胃口,还把原先留给观众的美好形象也给毁了;又比如说,你曾是位尊权重的“某长”,有过甚佳的政绩,却不懂得“止于当止之时”,到了该退的时候恋栈不已,千方百计地赖着“位子”不走,结果呢?招来的非议淹没了曾有过的政绩;还比如说,你曾是一位著作等身的作家,获得过种种殊荣,但最终年高了,脑钝了,笔枯了,却不愿停止自己那已枯涩的歌唱,硬是“笔耕不辍”,而那文字,与小学生作文相差无几,玷污自己一世英名……这样一些该放手而不放手、不可为而勉强为之的例子,可以说在生活中俯拾皆是。

所以,人的一生光有勇往直前的勇气还是不够的,在紧要关头,善于自我控制,面对富于诱惑力的事物,敢于说“不”,勇于“到此止步”,才不失为智勇双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