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和”融于血液,根植内心,从“和衷共济”到“协和万邦”,“和”文化每时每刻雕琢着民族的灵魂,一点一滴渗透进人的生活,华夏儿女的民族情结中,“和”为根缔而后滋长万物,“和”的中国情怀,坚信美美与共,才能天下大同。
与人和者,谓之人乐。从儒家“知和者天下之大道也”到道家“涣兮若冰之将释”,百家争鸣,各不相同但“和”为共识。从三尺巷美谈到粟裕苏中战役七战七捷,古往今来“和”为人之共鸣,传为佳话。“人和”才能兴国,廉颇负荆请罪与蔺相如结为同盟终致万乘之势;李世民“济世岂邀民”民本思想终就大唐帝国的辉煌;辽沈战役,军民齐心协力终退国民党百万雄狮。
没有“和”,黄沙散漫的西北漠地终会成为大唐的痛;没有“和”,20世纪的东北三省何时才能挽回?日本军国主义的铁蹄何时停止践踏?;没有“和”,“乔的笑”这一美丽剪影只为泡影。“和”是传统文化中璀璨的启明星,指引中华民族美美与共,同仇敌忾。“和”是人类文明中的度量衡,度量着不同民族的胸怀广度。
“家和”是民族和谐的前提,家和万事兴,不同家族的家风、家训和而不同,以“和”为本是每一个家族恒久不变的信念。家是小的国,国是大的家,唯有家国情怀,家和为本,才能“人和”“国和”,国家才能历久弥新,欣欣向荣。
与天和者,谓之天乐。古有孟子“不违农时,谷物不可胜食也”顺应自然的劝诫,今有福建66%的森林覆盖率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古有张载“天人合一,民胞物与”今有习近平“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天人合一,横穿五千年文明长河,是中华民族永恒的追求。
清有塞罕坝“落叶松万株,成林望之如一线,游骑蚁行,寸人豆马,不足拟之”,天朝上国的皇家猎场壮丽之景使世人叹服,但到了晚清时期,猎场弃置,大树倒下,山火燃起,满目疮痍的塞罕坝,风沙肆虐,寸草不生。直到1961年新中国整治塞罕坝,还塞罕坝绿水青山,如今58年已过,它焕然一新“万里蓝天白云游,绿野繁花无尽头”。塞罕坝华丽的变身,离不开一代又一代塞罕坝人对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不懈追求。
中华大地上仍有昔日壮美沦为今日苍凉,仍有往日繁花似锦变为今日干涸荒蛮。但民族儿女仍不会忘记初心,艰苦卓绝还祖国大好河山。
“和于四时”“和实生物,和而不同”,“和”不仅是一种文化更是一种不竭的力量源泉,使中国屹立东方。世界在不断发展“和”尤为可贵,合作共赢,是大国生存之道,“人和”是人类持续发展之道。只有美美与共,才能天下大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