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和的态度
似有风吹,吹乱了沧海桑田的诗行,似有心语,吹不散天心月圆的智慧。和的字眼,根植于中国人的血脉深处,渗透着中国人几千年来的思索。作为新时代的我们,应以和的态度去接纳不同,以和的态度去追求不同。
以和的态度,追溯现代社会被遗忘的大道之行。
冰心曾说过;“美的真谛在于和,这种和融汇在社会中,就造就了社会的美。”桃花源式的大同社会承载着我们对和的向往与憧憬,沿着时间的长河绵延至今,以和的态度,在日益复杂忙碌的快节奏生活中,不知不觉被遗忘,“路怒”这个名词的出现,讽刺了我们对和的幻想,“监控”等电子设备的出现更标志着我们离“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的大同社会渐行渐远。我们,要以和的态度去反思,那些在无形中被改变的坚守。
以和的态度,重写以人为核心的相处准则。
“所谓内心的快乐,是一个人过着健全的,正常的,和谐的生活所感到的快乐。”以人为核心,叩问历史,蔺相如以国家之先急而后私仇也,廉颇以和的态度肉袒负荆,两人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所表现出的豁达与和解,定义了新时代的我们与人相处的准则。以和的态度,研读经书,“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中所传达的是与人交往中被忽视的宣言。以人与环境,访问自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可持续发展战略”,让我们学会放弃固执己利的发展,学会与自然和解。我们,要以和的态度去改变,那些在相处中被说服的自我。
以和的态度,追求新时代的和而不同。
鲁迅曾言“幸福永远存在于人类不安的追求中,而不存在于和谐与稳定之中。”诚然,在中国发展的路途中,与国民党“合则两利,分则两伤”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一带一路”的推进均秉承着以和的态度去交流。但周总理“求同存异”的方针可谓大放异彩,当今中美贸易战如火如荼,我们希望在和的前提下,也应结合自己的国情去追求不同,保持着自己的主动性,与世界博采众长,也和而不流。我们,要以和的态度去追求,那些在发展中被忽视的独特。
以和的态度,不是一个口号,是一片智慧,不是一个行为,是一种约束,以和的态度,是一份社会责任,是我们中华民族几年来未曾丢失的血脉。
新时代的我们,要以和的态度,去反思无形中被改变的坚守,去找回相处中被说服的自我,去追寻发展中被忽视的独特。以和的态度,去追溯现代社会被遗忘的大道之行,去重写以人为核心的相处准则,去奋力追求新时代的和而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