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的智慧、诞生于古代圣贤的高谈阔论中;又以它特有的风韵穿越千年的积淀传承至今,成为炎黄子孙引以为傲的精神财富。“和而不同”,“和衷共济”;在这个全新的信息时代,我们更应把这一宝贵的文化精华传承下去,应用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古老的“和”字,也势必将透过中国开放的大门传出去,走向全球,顺应着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使世界人民受益。
因为它象征了理解与通融,带来了和平鸽翼下的第一抹橄榄叶香。
正如中美两国之间那场没有硝烟的贸易战争,它掀起的波澜两国人民都切身体会。虽然双方都是出于国家的利益,深受其害的却仍是两方的平民百姓,令人唏嘘。可见,缺少了“和”的调和,盲目的正义只会让复仇的利刃继续肆虐。以眼还眼,只会让所有人都变成瞎子,而如果“和”长存在每个人的心中,无数的流血都将被避免。想想两次世界大战后的废墟,冷战时一排排的核弹头……真正为人民着想的领袖,不会做一位自私的野心家,而是恪守这“和”的信条,带来真正的繁荣。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而在“和”的阳光下,我们看到了合作与进步。以周恩来总理所提出的“求同存异”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纲,众多第三世界国家加入了不结盟运动。它们摒弃前嫌创造了一个国与国平等交流的平台,使之得以在残酷的两极格局下生存并发展,贯彻了“君子和而不同”这一古老理念。正是和的精神,在对抗中创造了合作、在猜忌中成就了交流、在敌对中开辟了友善;它不是妥协,而是理解;不是软弱,而是通融。
因为它是一种贯彻生命的态度,从个人到国家都值得受用学习。
从个人开始,“和”是一种温和而又坚定的心态;是成为正人君子的必须;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精髓;从“和”出发,乐观、冷静、理解、友善便从中而来。在人际交往、个人事业方面,“和”也总是一把万能钥匙。可以说,一个人掌握了“和”的道理他便成功了一半。
人与人结成羁绊,便有了家庭。而俗话说“家和万事兴”,一个“和”的家庭,一定是一个家风优良的家庭,一个团结的家庭,一个幸福的家庭。不一定荣华富贵、不一定四世同堂,但只要男耕女织,父慈、母善、夫勤、妇忠、儿孝、女从,然而不“和”者,未之有也。
无数个家庭组合,一个国家便诞生了。而“和”,也正是一个国家繁荣富强的根本。“和”是团结,以御敌国外患;“和”是和谐,以保绿水青山;“和”是包容,以存异开放。秦何过焉?仁义不施、其国不和而攻守之势异也。
人和,然后至家和;家和,然后至国和。
“和”文化源自中华,也必将发扬自中华,惠及世界。作为新一代的青年,我们也要身怀“和气”,以和行天下,以和兴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