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莺在树枝上唱着歌,送走黑夜,迎接黎明。
月上弦,几朵云漂漂浮浮,遮住了些许月光。
树下的一小院,门口,丈夫与妻女辞别,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我此次出征,不知多久才能回来,如若顺利,三年之内我便会归来,如若不幸,恐怕我们今生不会再相见,那么来生,我定会好好偿还……”
“珍重,再见。”妻子道。
苏轼有词“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时长向别时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夜莺唱。
女儿站在树旁,月光下,树影摇曳,她目送着父亲高大的背影渐行渐远。父亲坚定的眼神,让她感到了使命与责任。别离,是舍弃更是奉献。
月挂中天,月渐圆。
形势危急,烽火连天。
丈夫跟随队长执行任务,智勇双全,冲锋陷阵,杀敌无数。
埋伏在暗处的敌人看准时机,一颗子弹穿过他的胸膛,鲜血喷涌而出。
队长打退敌人,上前抱住他,痛哭流涕。
他的嘴角留下最后一抹微笑。他仍然坚强。
徐志摩有诗“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我轻轻地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夜莺轻吟。
女儿站在树下,思念父亲,泪流满面,心中酸楚不已。此时,她懂得了责任与奉献。
月下弦,天际辽阔,天色渐白。
女儿已长大,到了求学的年纪。
相依为命的母女两人即将分离。母亲为她梳发整衣,送别她。
她记下叮嘱,告别母亲,背起行囊,走向远方。
此次离别,纵使悲伤,却是成长,独立与担当。
“阴晴圆缺,天山月,唯有心,像这草原,一岁一荣,消了残雪…… ” 夜莺继续唱。
六月,毕业季,校园里桃李芬芳,送走了一届又一届莘莘学子。
毕业典礼上,同学们互诉衷肠,互道离殇,依依不舍。齐唱着《送别》,歌声嘹亮。眷恋师友的音容笑貌,数不尽的回忆,使泪水模糊了双眼。
女儿再一次迎来离别。与十二年的学习生涯别离,与朝夕相处,同舟共济的师友别离,与少年别离。
经历了这么多场离别,她已不再害怕。
每一次的离别,都是勇气与独立的见证,是成长的践行。
每个人成长的路上都是分离失去与重逢再相聚的过程。
分离是为了更好的相聚,也只有失去后才懂得怀念与珍惜。
夜莺依旧一首一首地唱着歌。
女儿跟着夜莺唱。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劝君惜取少年时。
年轻时坚持不懈地奔跑,一路上披荆斩棘,途中与人相识相知相伴。同走过一段路程,同赶过一段路,须感谢,须珍惜。然而别离后,便无可回顾,无可遗憾,无可后悔。一点怀念,足矣。
前面有更长更精彩的路无可辜负。
女儿很勇敢,坚强。
赶路的过程,跟随时光奔走,向过去挥挥手。
那么,珍重。
日出了。
夜莺停止了歌唱。它之所以一首又一首唱着歌,是因为它知道,黎明总会来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