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帅兵《敢问,路在何方》议论高中作文

敢问路在何方

路者,道也。论路即论道,人生,必有其道。

美国诗人弗罗斯特在《未选择的路》中感叹:“黄色的树林里分出两条路,可惜我不能同时涉足。我在那路口久久伫立。”树林中的路如此,人生之路亦是如此。站在一个起点上,眺望远方,彼岸鲜花美如画,可是,我们该往哪个方向涉足。

何所谓路?路从空间上讲,是实现目的的通道;从时间上讲,它是历史的进程。在中国文化中,总有一个理想终点侯在路的那一头。然而,路真的那么好走吗?纵观历史,有的先贤走在了路的前面,为了寻找不一样的彼岸,他们先觉,并痛苦地探索。卓越者常常孤独,他们“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感慨“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蜀道难,难于上青天。”悲愤而发“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路即心之所向。然何能得路哉?

敢问路在何方?路在前方,要走得坚定明确。站在人生起跑线上,前方是千万条路,有康庄大道;有羊肠小径;有平坦舒适的宽阔马路,也有千回百转的蜿蜒山路。路虽多不胜数,但其终点都是确定的,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历史留下走宝贵的财富就是前人留下的经验,孔孟先贤开创儒学,方有荀子、朱熹、董仲舒等大儒为“仁”追求一世。也有人另辟蹊径,走出一条与众不同的道路,波兰诗人辛波斯卡摆脱宏大叙事,将生活融入诗歌独树一帜;鲁迅跳脱出传统章回体,创造白话小说,叩击人性根本。可见,目标与志向便是勇敢迈步向前的条件。心至坚,路至远。

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要走得踏实坚毅。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人生之路绝不会一帆风顺,常面临“八面来敌”之感,人生路上,有人偷懒耍滑、浑噩度日;有人怯懦胆颤。逃之夭夭。只有时刻把路牢牢踩在脚下,不浮不躁,方得始终。踏实坚毅才是走路的至道所在。在面对荆棘与挑战并存的路上,三分钟热度并不少见。王安石笔下的方仲永,以天才之躯飘飘行事,不踏实,不坚持,最后泯然众人矣,就像刘翔所说:“坚持不一定成功,但不坚持注定是失败。”在路上的踏实坚毅能否到达彼岸的决定因素。

敢问路在何方?路在心中。要走得无愧于心,人类的普世价值不是勇者通吃,而是仁者无敌。在行走时不要疲于奔命,误入歧途,而要做到定时反省与总结,从容地走方能保持真我。为什么特朗普坐拥百亿家财还竞选美国总统?为什么庄子有官不享而垂钓于濮水?在我看来,皆是因为他们心中有追求,不求尽如人意,但求无愧我心。他们走好了心中之路,也自然走好了人生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