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姑搔背是什么意思
【典源】 晋 · 葛洪 《神仙传·麻姑》:“汉孝桓帝时,神仙王远,字方平,降于蔡经家。……如此两时间,麻姑至矣,来时亦先闻人马箫鼓声,既至,从官半于方平。麻姑至,蔡经亦举家见之,是好女子,年十八九许,于顶中作髻,余发垂至腰。……姑欲见蔡经母及妇侄,时弟妇新产数十日,麻姑望见乃知之,曰:‘噫,且止勿前。’既求少许米,得米便撒之掷地,视其米,皆成真珠矣。方平笑曰:‘姑故年少,吾老矣,了不喜复作此狡狯变化也。’……又麻姑鸟爪,蔡经见之,心中念言: 背大痒时,得此爪以爬背,当佳。方平已知经心中所念,即使人牵经鞭之。谓曰:‘麻姑神人也,汝何思谓爪可以爬背耶?’但见鞭着经背,亦不见有人持鞭者。方平告经曰:‘吾鞭不可妄得也。’”
【今译】 汉桓帝时,有神仙王远 (字方平) 下降于蔡经家中。过一会儿,神仙麻姑也来了,是位十八九岁的美貌女子。麻姑想见见蔡经母亲及其他亲属,当时蔡的弟妇刚生产几十天,麻姑即不让她近前,要来一些米,撒在地上,再看米都变成珍珠。王方平笑道:“姑还是年轻,我已老了,不再爱弄这种游戏变化了。”麻姑的指甲很长,如同鸟爪一样。蔡经见了,心里想: 如果后背作痒,让这样的手搔一搔倒很好。方平马上便知蔡心中所想,让人把蔡牵去鞭打。说:“麻姑是仙子,你怎么可以想用她的手来搔背呢?”只看见鞭子打在蔡的背上,可看不见有人拿鞭子。方平又说:“我的仙鞭也不是随便可以挨到的。”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仙家神通变化; 或以“痒处搔”指触到有兴趣处,感到舒服痛快。
【典形】 丹化米、方平神鞭、粒成珠、麻姑鸟爪、麻姑搔背、麻姑戏、麻姑爪、鸟爪仙、爬背、仙人抓、仙爪、噀饭、痒处搔、掷米、麻姑信、麻姑降、背痒搔、仙爪爬。
【示例】
〔丹化米〕 宋·苏轼《次韵致政张朝奉仍招晚饮》:“曾经丹化米,亲授枣如瓜。”
〔方平神鞭〕 宋·苏轼《次韵子由书清汶老》:“检点凡心早除拂,方平神鞭常使物。”
〔粒成珠〕 宋·黄庭坚《寄南阳谢外舅》:“少年喜狡狯,叱化粒成珠。”
〔麻姑鸟爪〕 明·余怀《水龙吟》:“待何时倩取,麻姑鸟爪,为余搔背。”〔麻姑搔背〕 唐·李白《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明星玉女备洒扫,麻姑搔背指爪轻。”
〔麻姑戏〕 清·程先贞《和钱牧斋先生柳姬》:“少年看取麻姑戏,漫掷丹砂送好风。”
〔麻姑爪〕 宋·苏辙《赠吴子野道人》:“道成若见王方平,背痒莫念麻姑爪。”
〔鸟爪仙〕 宋·陆游《书怀》:“招呼方瞳翁,邂逅鸟爪仙。”
〔爬背〕 宋·苏轼《寄蔡子华》:“莫从唐举问封侯,但遣麻姑更爬背。”
〔仙人抓〕 宋·苏舜钦《奉酬公素学士见招》:“病膜谁将宝篦刮,痒背恰得仙人抓。”
〔仙爪〕 宋·张元干《子立昆仲垂和游天宫诗》:“字中仙爪便搔痒,句里灵犀解辟尘。”
〔噀饭〕 唐·元稹《春分投简明洞天作》:“投壶怜玉女,噀饭笑麻姑。”
〔痒处搔〕 唐·杜牧《读韩杜集》:“杜诗韩集愁来读,似倩麻姑痒处搔。”
〔掷米〕 宋·陆游《夜大雪歌》:“初疑天女下散花,复恐麻姑行掷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