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员怒涛是什么意思
【典源】《吴越春秋·夫差内传》:“吴王赐子胥剑,遂伏剑而死。吴王乃取子胥尸,盛以鸱夷之器,投之于江中。……子胥因随流扬波,依潮来往,荡激崩岸。”《太平广记》卷二九一“伍子胥”条引《钱唐志》:“伍子胥累谏吴王,赐属镂剑而死。临终,戒其子曰:‘悬吾首于南门, 以观越兵来。 以鮧鱼皮裹吾尸, 投于江中,吾当朝暮乘潮,以观吴之败。’自是自海门山,潮头汹高数百尺,越钱塘鱼浦,方渐低小。朝暮再来,其声震怒,雷奔电走百余里。时有见子胥乘素车白马在潮头之中,因立庙以祀焉。”又《吴越春秋·勾践伐吴外传》:“越王葬(文) 种于国之西山……葬七年,伍子胥从海上穿山胁而持种去,与之俱浮于海。故前潮水潘侯者伍子胥也,后重水者大夫种也。”
【今译】 伍员 (yun,字子胥),春秋时楚国人,因父兄被楚王杀害,只身逃亡吴国,后拜为相国,功劳卓著。伍子胥多次忠谏吴王夫差,要警惕越国复仇。夫差不但不从,反而信取谗言,赐属镂剑命子胥自刎。临终前,子胥对儿子说:“我死后,一定把我的头颅悬挂在吴都南门,我要亲眼看着越军攻入,把我的尸体用鮧鱼皮裹起来投入江中,我要随潮水往返,亲眼看到吴国灭亡。”子胥死后,夫差命人把尸体装入皮口袋里投江中,从此钱塘江潮波涛怒奔,汹涌澎湃。传说子胥灵魂不灭,成为涛神,随钱塘怒潮出没往来,有人见到子胥在潮头之中乘坐着白车白马,因此立庙来祭祀他。越国的贤臣文种在灭吴后也被勾践赐剑自杀,传说七年后由子胥接到海上,潮水涌来,子胥在前,文种在后。
【释义】 后以此典表现臣子忧国悲愤之情; 或形容汹涌的江河波涛,也专指钱塘江潮。
【典形】 白马怒涛、白马素车、乘潮、鸱夷革、寒潮泣子胥、魂压怒涛、灵胥、前胥后种、素车白马、伍相鸱夷、伍胥涛、伍员涛、胥江万里涛、胥怒、胥涛、银涛白马、子胥鼓浪、子胥涛、寒涛拥伍胥、素车驾长鲸、素车走灵胥、前潮坐子胥、灵胥八月涛、伍胥恨不灭、白马踏海潮、东流生白波、子胥怒钱塘、鸱夷怒涛、伍胥白浪、胥涛溅恨、伍相潮头、白马银涛、鸱夷恨、鸱夷血、怒涛飞、伍胥潮、伍胥神、伍员潮、白马潮、子胥潮、子胥灵、子胥弃。
【示例】
〔白马怒涛〕 清·朱国汉《岳武穆墓》:“白马怒涛人共恨,黄龙痛饮事皆空。”
〔白马素车〕 宋·辛弃疾《摸鱼儿·观潮上叶丞相》:“滔天力倦知何事,白马素车东去。”
〔乘潮〕 清·王夫之《病》:“乘潮不释孤臣怨,荷锸犹贤酒客颠。”
〔鸱夷革〕 元·曹德《沉醉东风·隐居》:“鸱夷革屈沉了伍胥,江鱼腹葬送了三闾。”
〔寒潮泣子胥〕 清·王士禛《姑苏怀古》之三:“伤心更有南阳宰,不独寒潮泣子胥。”
〔魂压怒涛〕 明·高启《谒伍相祠》:“魂压怒涛翻白浪,剑埋冤血起腥风。”
〔灵胥〕 宋·王安石《送张宣义之官》:“唯有西兴渡,灵胥或怒张。”
〔前胥后种〕 清·黄景仁《观潮行》:“吴颠越蹶曾几时,前胥后种谁见知?”
〔素车白马〕 清·曹溶《钱塘江观潮》:“霸气至今消不尽,素车白马驾虹霓。”
〔伍相鸱夷〕 清·吴伟业《沁园春》:“伍相鸱夷,钱王羽箭,怒气强于十万兵。”
〔伍员涛〕 唐·张祜《哭汴州陆大夫》:“冤深陆机雾,愤积伍员涛。”
〔胥江万里涛〕 明·李攀龙《挽王中丞》:“属镂不是君王意,莫作胥江万里涛。”
〔胥怒〕 唐·韩愈《咏雪赠张籍》:“娥喜华荡漾,胥怒浪崔嵬。”
〔胥涛〕 清·丘逢甲《韩山书院新栽小松》:“森森高节自分明,莫学胥涛作愤声。”
〔银涛白马〕 清·沈道映《舟泊富林谒陈大樽先生墓》:“当年碧血青燐散,此地银涛白马寒。”
〔子胥鼓浪〕 金·元好问《游承天悬泉》:“子胥鼓浪怒未泄,精卫衔薪心独苦。”
〔子胥涛〕 清·吴伟业《廿五日偕穆苑先孙浣心》:“他年子胥涛,百里闻咤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