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愧蔡邕碑是什么意思
【典源】《世说新语·德行》“郭林宗至汝南”条注引晋·司马彪《续汉书》曰:“郭泰字林宗,太原介休人。泰少孤,年二十,行学至城阜屈伯彦精庐,乏食,衣不盖形,而处约味道,不改其乐。李元礼一见称之曰:‘吾见士多矣!无如林宗者也。’及卒,蔡伯喈为作碑曰:‘吾为人作铭,未尝不有惭容,唯为郭有道碑颂无愧耳!’”《后汉书·郭太列传》亦载,文大略同。
【今译】 后汉郭泰字林宗,少时孤贫,勤学不辍,终成博通经典的大儒,他曾举有道 (汉时选举科目之一) 而不就,居家教授,弟子千余人,德才为时人敬重。郭泰死后,蔡邕 (字伯喈) 为其写铭文,蔡邕说:“我为许多人写过碑铭,往往多溢美之辞,使我惭愧不安。惟有给郭有道写碑铭,我心中无愧。”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人德高望重,盛名符实,也用以指直书无愧。
【典形】 不愧蔡邕碑、伯喈无愧、林宗墓上碑、无愧辞。
【示例】
〔不愧蔡邕碑〕 宋·苏轼《孔长源挽词》之一:“君胜宜为夫子后,林宗不愧蔡邕碑。”
〔伯喈无愧〕 唐·王勃《益州绵竹县武都山净惠寺碑》:“林宗有道,伯喈无愧。”
〔林宗墓上碑〕 清·唐孙华《挽同年钱心水进士》:“摛辞愧乏中郎笔,辜负林宗墓上碑。”
〔无愧辞〕 唐·李商隐《撰彭阳公志文毕有感》:“敢伐不加点,犹当无愧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