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狗是什么意思
【典源】《庄子·天运》:“夫刍狗之未陈也,盛以箧衍,巾以文绣,尸祝齐(斋) 戒以将之; 及其已陈也,行者践其首脊,苏者取而爨之而已。”
【今译】用草编扎的狗,未献祭时盛在竹箱里,覆盖绣巾,主持祭祀的人斋戒后恭敬地护送它; 然而献祭之后,行人踏着它的身体走过,打草的人将它取去作柴火烧掉而已。
【释义】后以此典借指轻贱无足轻重的东西或言论。
【典形】 刍狗、刍狗难重陈、刍狗贻梦、无用刍狗、永弃同刍狗、陈新刍狗。
【示例】
〔刍狗〕 晋·刘琨《答卢谌》:“如彼龟玉,韫椟毁诸,刍狗之谈,其最得乎?”
〔刍狗难重陈〕 宋·苏轼《刘莘老》:“出试乃大谬,刍狗难重陈。”
〔刍狗贻梦〕 唐·王绩《答刺史杜之松书》:“亦将恐刍狗贻梦,栎社见嘲。去矣君侯! 无落吾事。”
〔无用刍狗〕 唐·骆宾王《与程将军书》:“若下仆者,天地中一无用刍狗耳。”
〔永弃同刍狗〕 唐·骆宾王《畴昔篇》:“不应永弃同刍狗,且复飘摇类转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