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是什么意思
《左传·僖公十四年》:春秋时,晋公子夷吾流亡秦国,为取得秦国对他回晋国继位的支持,曾答应事成后割让五个城池给秦作酬谢。但夷吾回晋即位后,诺言并未兑现。鲁僖公十四年(公元前646年)冬,秦国发生饥荒,秦派使臣到晋国请求买粮,此事引起晋国官员的争论。晋大夫庆郑认为,拒绝卖粮给秦,这是“无亲”、“不仁”、“不义”、“不祥”,不利于“立国生存”;另一大夫虢(guo)射却说:“假如连皮都不存在了,那毛还长在哪里呢?”意即大者已失,次者也不用顾虑了。先前违约不予秦城已结下深怨,秦晋友好的基础已失,今即使卖粮给秦,也无济于事。
引用义:比喻事物失去基础就不能生存。[例]“皮之不存,毛将焉附”,领导者如果脱离群众,便将一事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