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淮橘成枳是什么意思
【典源】《晏子春秋·内篇杂下》:“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说苑·奉使》、《韩诗外传》卷十亦载,文有不同。
【今译】春秋时,齐国相国晏子 (名婴) 出使楚国,楚王君臣设计羞辱晏子。在酒宴上,楚吏故意捆缚一人来见楚王,楚王也故意问:“捆的是什么人?”楚吏回答:“是个齐国人,因偷盗犯罪。”楚王问晏子:“齐国人本来就爱盗窃吗?”晏子离开席位答道:“我听说过,橘生淮南则是橘,生在淮北则成枳 (叶似橘而果小,味酸苦),原因何在? 在于水土不同。如今百姓生活在齐国不为盗,一到楚国便成贼,是不是楚国的水土使人善盗呀?”楚王听了只得苦笑,说自己是自讨没趣。
【释义】 后以此典指环境等外部条件可以改变人的情性。
【典形】 渡淮橘成枳、渡江之橘、化枳、徙橘、易变南地橘。
【示例】
〔渡淮橘成枳〕 清·查慎行《秋感》:“渡淮橘成枳,一变性终失。”
〔渡江之橘〕 唐·元稹《驯犀》:“渡江之橘逾汶貉,反时易性安能长?”
〔化枳〕 清·唐孙华《酪茗》:“久客惯北餐,如橘渐化枳。”
〔徙橘〕 唐·骆宾王《晚泊江镇》:“转蓬惊别绪,徙橘怆离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