驿的解释|驿的意思|“驿”字的基本解释

驿的解释|驿的意思|“驿”字的基本解释

“驿”字是个形声字。左边的“馬”字是形旁,右边的“睪”(读yì)是声旁。这是繁体字的写法。简化字写作“驿”。《说文解字》上说:“驿,置骑(jì)也。”用白话来说,就是安排好的专门给传递公文的人或来往的官员使用的马。

由于国家的地域辽阔,从出发地到目的地,有时需要几天的时间甚至一两个月的时间,别说是一匹马承受不了这样的长途奔驰,就是人也受不了这样的长时间的颠簸劳累,所以,人要适当休息,马也要换。这种供使者和官员们休息换马的场所,也叫“驿”,也就是驿站。

根据史料记载,汉朝的时候,每隔三十里地就设置一个驿站;唐朝也是每隔三十里设一个驿站;到明朝,驿站的跨度加大了,大约每隔六十里或八十里才设置一个驿站。每个驿站设一名负责管理的官员,叫驿丞。

在当时的交通条件下,对于一个地域辽阔的封建大国来说,驿站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所以,历代统治者都非常重视驿站的建设。在唐朝,全国一共设立1639个驿站。到明朝的洪武年间,全国有驿站1936处。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元朝,元朝政府在藏族聚居的地区设立驿站28处,以陕西行省的临洮为枢纽,和内地的驿站相连接,一直通到首都。在这条长达数千里的道路上,使臣、僧侣、官吏终年来往不绝。也正是从元代开始,中央政府实现了对西藏的直接管理。这和驿站的作用是分不开的。

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驿站是最快的交通工具,也是最快的信息传递方式。据说,唐朝安禄山造反,从河北的范阳起兵,消息通过驿站用六天的时间就传到了长安。想当年,杨贵妃要吃新鲜荔枝,唐玄宗就派人通过驿站,快马加鞭,昼夜兼程,从蜀地运到长安。唐代大诗人杜牧在《过华清宫绝句》中写道:“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说一个人骑着马飞奔,身后掀起滚滚的尘土,杨贵妃看了很高兴,可是别人却不知道这是专门来送荔枝的。这里描写的就是昼夜兼程通过驿站传送鲜荔枝的情景。明朝万历29年,刑部官员王临亨奉命出差广东,正月初四从他的家乡苏州出发,一路上昼行夜宿,乘船、骑马、坐轿交替进行,历经浙江、江西等省20几个大小驿站,于二月初二抵达广东南雄,为时不到一个月,这就是最快的速度了。

由于驿站的作用相当重要,除了驿站的数量不断增加以外,驿站的规模和设施也不断增加。榆林驿站是元大都至上都的一个重要驿站。据《永乐大典》记载:榆林驿有马250匹,车40辆,驴400头。唐代的著名边塞诗人岑参,写过一首五言律诗《登金城临河驿楼》。中间四句是:“山根盘驿道,河水浸城墙。庭树巢鹦鹉,园花隐麝香。”登上临河驿的小楼,可以望见盘绕在山脚下的驿道,从城墙下流过的黄河水。在驿站的庭院里,树上栖息着成双成对的鹦鹉,花园里飘散着隐隐约约的麝香。

驿站有陆站和水站的分别。陆站又叫旱站。交通工具主要是马,其次还有牛、车、轿等等,所以驿站的名称也很有意思,有马站、牛站、车站、轿站等等。

“驿”字作为交通名词,现在已经被“站”字取代了。“站”是蒙古语jam的译音。一直延用到现在。现在所说的“车站”的“站”就是由此而来的。而有意思的是,被我们放弃了的“驿”字,在韩国和日本却一如既往地使用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