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的解释|钱的意思|“钱”字的基本解释
今天,如果有人说“钱不是钱”,您可能会觉得奇怪。但在古汉字中确实是这样。
“钱”在中国古代本是一种农具,形状像今天的铁铲,读jiān。因为这种农具是用金属做成的,所以“钱”字的偏旁为“金”。把“钱”说成货币,在周朝就已经开始了。指农具的“钱”为什么被用来指称货币呢?通常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当时有种货币的形状是铸成农具钱的样子。因为古代不少货币是仿照人们日常生活用具来铸造的,有一种叫做“布”的货币就是仿照农具镈的样子铸造的,刀币也是仿照刀的样子来铸造的。因此,“钱”可能是仿照农具钱的样子来铸造的。另一种说法是,古代的货币本叫做“泉”,意思是指货币的流动像泉水一样源源不断;因为“钱”与“泉”在古代读音非常接近,慢慢地人们习惯上就用“钱”来指称货币了。
中国使用货币的历史很长,货币的种类也很多。商周时代,人们大量使用的贝币就是用贝壳来做的钱币。最初是用天然贝壳,后来才使用仿造贝壳制作的金属货币。以“贝”为偏旁的汉字,如“贫”、“贱”、“财”、“货”、“贿”、“赂”等字大多与钱有关,就是因为上古曾有很长一段使用贝币的历史。春秋战国时,各诸侯国铸有刀币、布币、蚁鼻钱等。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废除其他诸侯国的货币,规定天下统一使用秦国的“半两钱”。因为这种货币每枚重量为当时的半两,所以叫做“半两钱”。这种钱,外形是圆形,中间是方孔,象征着天圆地方,反映了古时人们对上天和大地的自然崇拜的心理。中间的方孔还有两个实际用途,一是在制造时,可以固定在辊(gǔn)轴上,便于造币工人把粗糙的表面和边缘打磨光滑;另一方面可以在中间穿绳子,便于携带和储藏。从秦朝以后,圆形方孔钱就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主要流通货币了。
北宋初年,四川的商人发行了一种纸币,叫做“交子”。这是中国最早的纸币。
钱的别称很多,像孔方兄、阿堵、钞票等等。称钱为孔方兄,就是因为古代的钱的中间部位大都有一个方孔。西晋的鲁褒写过一篇《钱神论》,说钱是“亲爱如兄,字曰孔方”,所以后人把钱称为孔方兄。这个称呼多少带有取笑的意味。把钱叫阿堵,也是古代一个很有名的故事。据说晋朝时有个叫王夷甫的人,生性高雅,嘴里从不说“钱”字。有一次,王夷甫睡着了,他妻子叫佣人用钱把床围绕起来。王夷甫醒来,发现一堆堆的钱挡住了去路,就喊佣人来,命令道:“举却阿堵物。”意思是说,搬走这东西。他用“阿堵物”来指称钱,最终还是不肯说出个“钱”字来。这个故事流传开来,人们就把钱叫做“阿堵物”。“钱”也叫钞票,这个说法源于金代。金代发行的纸币叫做“交钞”,也叫做“钞引”,分为大钞、小钞。现代称纸币为钞票或简称钞,就是起源于那个时候。另外,在宋代以后,人们还把纸币叫做钱票。像明代的大明通行宝钞、清代的大清宝钞等,都是有名的钱票。在中国古代,人们把类似银行的信用机构叫钱庄。这些钱庄除经营存放款业务外,少数大的钱庄还发行钱票。后来,在清朝末年,新兴的银行逐渐代替了钱庄。
关于“钱”的词语很多。同样是钱,在汉语中会有不同的说法。比如“恭喜发财”、“财源广进”之类就是吉祥话。而“见钱眼开”、“摇钱树”、“钻钱眼”之类就是不好听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