邪的解释|邪的意思|“邪”字的基本解释
“邪”字一共有四个读音:最早的一个读作yá。《说文解字》说:“邪,琅邪郡。从邑,牙声。”这是一个形声字,“邑”字是它的形旁,“牙”字是它的声旁。当“邑”字作为偏旁出现的时候,它就变形为“阝”。“邑”的本义是人聚居的地方,所以,凡是用“邑”作形旁的字,它的本义都和人居住的地方有关。比如说“郭”字,我们现在只知道它是一个姓氏,可是从它的形旁“邑”字,就可以知道,它的本义是住人的地方。唐代诗人杜牧的《江南春》说:“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这里的“山郭”就是山村的意思。
“邪”字的第二个读音是xié。这也是最常见的读音。宋代的《广韵》对它的解释是:“邪,不正也。”也就是“倾斜”、“歪斜”。
“邪”字的意义由“不正”引申为“不正常”、“反常”。在中医学上,把不正常的气候、能使人生病的气候叫做“邪气”。比如说,刮风、寒冷、酷热、潮湿等容易使人生病的自然条件,中医都把它们叫做“邪气”。社会上流行的坏作风、坏风气,也会影响社会环境,腐蚀人们的心灵,也可以叫做“邪气”。我们通常所说的“发扬正气,压倒邪气”就是这个意思。“反常”在口语里也经常说成“邪门儿”,比如说,这里的天气真邪门儿,一会冷一会热。“天气真邪门”就是天气真反常。
由“反常”、“不正常”向严重的程度发展,“邪”就有了“邪恶”、“邪僻”的意义。《论语·为政》篇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意思是:《诗经》三百零五篇的内容,用一句话来概括,那就是思想上没有邪恶的东西。荀子的《劝学》篇也说:“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僻而近中正也。”意思是:君子居住必须选择一个好的环境,君子交朋友必须选择读书人交往,目的就是防止沾染上邪恶的东西,使自己的品质接近高尚。
由“邪恶”再向前发展一步,“邪”就有了“妖异怪诞”的意思。如:邪术,邪教。《隋书·艺术传序》说:“医巫所以御妖邪,养性命者也。”意思是:医生和巫者是用来抵御妖异怪诞的东西,保养人的生命的。佛教上把虚幻的东西当作邪魔,把其他教派称作外道,合起来就是“邪魔外道”。后来人们就用这个词指称各种各样的鬼怪。用各种方法降服妖魔鬼怪,使它不能危害人类,叫做“辟邪”。
“邪”字的第三个读音是yé。这是一个语气词,用来表示疑问或反诘的语气。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吗”、“呢”。《庄子·逍遥游》篇说:“天之苍苍,其正色邪?”意思是:天空表现出一片深蓝的颜色,这是它真正的颜色吗?这里的“邪”就相当于表示疑问的“吗”。
“邪(yé)呼”是一个象声词。在古代,每到年终,人们都要举行驱除疫鬼的仪式,这种仪式就叫“傩(nuó)”。在仪式上,人们要大声地吆喝,这吆喝的声音就是“邪呼”。《南史·曹景宗传》说:曹景宗为人喜欢喝酒作乐,每年腊月都在住宅中叫人“作邪呼逐除”疫鬼,并到各个人家去乞讨酒食。还有一个象声词“邪许(hǔ)”,这是一种劳动号子。集体劳动时,人们需要协调动作,一齐用力,这就需要一种呼喊。《淮南子·道应》篇说:人们抬大木头,“前呼邪许,后亦应之”。
“邪”字的第四个读音是shé。“归邪”是天上的一颗星星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