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的解释|朱的意思|“朱”字的基本解释
“朱”字在造字方法上属于指事字。在六书中,指事是一种用抽象符号来表达语言中某种概念的造字方法。其构成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指事字是由纯粹的指示符号构成的,如一、二、三、上、下等;另一种则是在象形字上添加指示符号来构成,如刃、本、末等。“朱”字的构成属于后一种。甲骨文、金文和小篆的“朱”字,是在“木”字的中部加上一点或一横,它的本义应该就是指树木的中段,即树干。实际上,“朱”字就是后来带木字旁的“株”字的本字。只不过“朱”字后来多借用来指颜色,于是只好另造一个带木字旁的“株”字来代替它。
“朱”字用来指颜色,是指比较鲜艳的那一种,即大红色,古代称为正色,又称朱红。而在实际应用中,“朱”又可以泛指一切红的颜色。古代人把红色的火焰称为朱火,把红色的日光称为朱光,把某些动物头上红色的冠状物叫做朱冠,红色的花则称为朱华。
“朱”字又用来形容人的面色和容貌。如“朱颜”一词,本来是用来指红润的面容。宋玉的《招魂》诗中有“美人既醉,朱颜酡些”这样的句子。这里的酡,是指人酒醉时脸上呈现的红色。朱颜又借指年轻时美好的面容,朱颜又叫红颜,现在多用来代指美女,如红颜薄命、红颜知己等。此外,古人还把用红色的墨画出来的竹子称做朱竹,清朝时则把皇帝用红笔在奏章上所写的批示叫朱批。印章上凸起的文字,叫做阳文,也叫朱文。因为这样的印章用红色的印泥盖在纸上,现出来的是白底红字。
在所有颜色中,红黄蓝白黑五色为正色,其他的颜色则称为间色。如灰色是白色和黑色的间色,绿色是黄和蓝的间色,而紫色则是红和蓝的间色。而在各种红色中又以朱为正色。《论语·阳货》中有一句话,叫做“恶紫之夺朱也”。朱是正色,紫是间色。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孔子非常讨厌用紫这种间色来扰乱朱这种正色,也即是厌恶那种以邪乱正的行为。后人常用朱紫一词来比喻正邪、是非、优劣等。如《后汉书·陈元传》有“明者独见,不惑于朱紫”的句子。
在古人眼里,朱红色是代表着尊贵和权威的,用朱红色漆成的门,称为朱户,是古代帝王赏赐有功大臣或诸侯的九种物品,即所谓的“九锡”之一。古代王侯贵族的住宅大门多漆成朱红色,以表示尊贵,所以人们多称豪门贵族为朱门。如杜甫的诗中就有“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之说。朱轩,是指古代王侯或朝廷使者所乘的红漆车,乘坐朱轩是一种特殊身份的象征。而一般高官所乘的车,则多用朱红漆轮,称为朱轮。《汉书·杨敞传》说:杨恽家族权势兴盛的时候,光是乘坐朱轮车的人就有十位之多。可见乘坐朱轮车也是身份显贵的象征。
在古代,衣服的颜色也是代表身份和等级的一种标记。上古以朱红为尊,红色的礼服称为朱衣,是专门给皇帝祭祀时穿的,后来也用作大臣的祭服。中古以后以黄色为尊,黄色成为皇室服饰的专用色,而红色则成为朝臣的服色。如唐宋时四品、五品官员的礼服为绯红色,也称朱衣。而古代的朱衣吏,却不是指高官大吏,而是指穿着红衣在前面引路或传告的小吏。
“朱”字又用作姓氏名称。朱姓是由地名、邑名演变而来的。据史书记载,周朝封高阳氏后裔于邾这个地方,其子孙就以邑名为氏,只不过是把邾字右边的偏旁去掉,变成不带右挂耳的朱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