婪的解释|婪的意思|“婪”字的基本解释

婪的解释|婪的意思|“婪”字的基本解释

“婪”这个字在现代属于通用字。对于现代中国人来说,看到它就会想起:“贪婪”这个词。现在“贪”字比“婪”字常用,用“贪”字构成的词也比用“婪”字构成的词多得多,但是“婪”字比“贪”更有来头。目前“贪”字只发现有小篆字体,而“婪”字却在甲骨文里就有了。

从字形结构上看,甲骨文的“婪”字是左中右结构,两边的“木”字合起来就成为一个“林”字,是声旁;中间的“女”字是形旁。在小篆里,为了便于书写,“婪”字变成了上下结构,上面是作为声旁的“林”字,下面是作为形旁的“女”字。

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对“婪”的解释是:“贪也。”“婪”字可以叠用成“婪婪”,是一个形容词,形容“贪”的样子,意思还是和“贪”有关。

自古以来,总是把“婪”和“贪”看作是一对同义词。目前发现的、最早将“婪”和“贪”连在一起用的作家是战国时期的楚国大诗人屈原。在他不朽的抒情长诗《离骚》中有这样两句:“众皆竞进以贪婪兮,凭不厌乎求索。”大意是:众人都在争相钻营,一个比一个贪婪,无休无止地搜刮。在这里,“贪”指对财物的追求,“婪”指对食物的追求。

唐朝大诗人韩愈写过一首诗,叫《月蚀诗效玉川子作》,其中的“婪酣大肚遭一饱,饥肠彻死无由鸣”大意是:狼吞虎咽地放开肚子吃个饱,把肚子撑破了也没话说。

唐朝人喝酒的时候,酒从上座传到末座,哪怕只剩一滴,也要倒在杯子里,看上去好像末座上的人特别贪酒喝似的。这种情况叫做“婪尾”,意思是贪图最后的那一点点酒尾子。这种情况下的酒,就叫“婪尾酒”。唐朝大诗人白居易写这个词的时候,把“婪”字写成“蓝”。白居易在他一首诗中就有:“岁盏后推蓝尾酒,春盘先劝胶牙饧(táng)。”

春光烂漫,花开花谢,开到最后的春花,被唐朝人称为芍药,芍药就是“婪尾春”。关于“婪尾春”这个词的记载,出在宋朝人的笔记里。

在先秦时期的文献里面,还有一个读音是“lán”,声旁是“林”的字,不过形旁是竖心的“惏”字。汉代学者认为它是一个方言用字。例如西汉学者扬雄说这个字在南方楚国人的方言里表示“贪”。东汉许慎说这个字在黄河以北地区的方言里表示“贪”。《礼记》里有关这个字的说法是:“饱而强,饥而惏。”大意是:人如果吃饱了饭就会显得强硬,如果饥饿的话就会有“惏”的表现。

在《左传》中三次出现“贪婪”这个词,不过写的全都不是“女”字旁的“婪”,而是竖心旁的“惏”。竖心旁的“惏”在先秦文献里比“女”字旁的“婪”更常见,而且使用者有晋国的,有楚国的,还有周天子朝廷里的官员。所以清朝著名文字学家段玉裁说这个字的时候,并不强调它是记录什么地区的方言的词,只说它和“女”字旁的“婪”在读音、意义方面都是一样的。

“惏”表示的是贪吃,重在说贪吃者的心理状态,而不是吃的行为,所以用竖心旁作为字的形旁是有道理的。但是,为什么表示贪吃的“婪”字,在字形上可以用“女”字旁却不用“食”字旁呢?根据甲骨文的字形来看,是一个女子在林子里的情景,这个情景和“贪”有什么关系呢?这些问题至今都是没有解开的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