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的解释|因的意思|“因”字的基本解释

因的解释|因的意思|“因”字的基本解释

“因”字在古文字中像一个人仰面卧于席垫之上,本义是指草席。现在常说的“芳草如茵”、“绿茵场”中的“茵”,保存了“因”的本义。

古人屋里铺一张竹编的大席子,叫做“筵”,在筵上再放上用蒲草编成的小的坐席,这就是“因”,坐席因材料的不同也有的写成“茵”字。

“因”这种席子就像我们现在所说的坐垫,引申有“凭借”、“依靠”、“根据”的意思。带“因”字的成语很多,如“因陋就简”,是就着或靠着原有的简陋条件把事情做好;“因地制宜”,是凭借不同地区的具体情况制定出适宜的措施、办法;“因材施教”,是根据学习者的能力、性格、志趣、水平等情况施行不同的教育;“因势利导”,是依靠事情本身的形势向有利的方向引导;“因人成事”,是依赖某人的力量而办成某件事。

“因”字的“凭借”、“依靠”的引申义也保留在“因此”、“因为”、“原因”等词中,这类词有时也强调事物产生的缘由,组成“因果”、“因而”、“因由”以及“因噎废食”等词语。“因噎废食”是指因为吃东西怕卡住喉咙而不进食。比喻因偶然受到一次挫折或因为出现一些小问题,就停止不干了。古人曾写道:“昔人有因噎而废食者,又有惧溺而自沉者,其为矫枉防患之虑,岂不过哉。”意思是说,以前有因噎废食的人,又有怕淹死而自行跳进水里的人,他们为了防患未然,反倒矫枉过正,做得太过分了。

“因”这种席子古代人又称为“加席”、“重(chóng)席”。所以“因”还引申为重复、沿袭的意思。如成语“陈陈相因”,典故出自《史记》,说的是汉代京城仓库里的粮食一年接一年地堆积起来,以至于长年堆积的粮食发生霉烂而不能食用。这里的“因”字,可解释为沿袭,“陈”指旧的陈年谷物。“陈陈相因”和“因循守旧”都是沿袭、重复老一套而没有改进的意思。史书记载:“秦兼天下,建皇帝之号,立百官之职,汉因循而不革。”这是说,秦代统一天下以后,建立了皇帝的名号,设立了百官的职位,汉代沿袭了这些政体制度,而不加以变革。“因循”的“因”也是沿袭的意思。

由于“因”是小坐垫,它同人们共用的大席子“筵”不同,现在常见的“筵席”一词,指大家共同在一起饮食。同大席子相比,小垫子不过是由大席子分解出来而已,因此,分解开的东西也称作“因”,如数学中的“因式分解”、“因子”、“因数”、“因素”等。

“因”字加上三滴水,便是“洇”字,“洇”是液体落在纸或衣物上而渗透成一片。洇染一般都不是一点点面积或一点点范围,而是一大片,从这一大片中也可以找出“洇”字同席子以及垫子的关系。

“婚姻”的“姻”是“女之所因”,“女之所因”的“因”是从凭借的意义引申出来的,有关联的意思。因此,儿女成婚又叫“联姻”。

佛教常用事物相互间的关系来说明它们产生和变化的现象。其中,事物产生或毁灭的主要条件叫做“因”,为主要条件做辅助的叫做“缘”。“因缘”的“因”字放在“缘”字前面,是有道理的,主为先,次为后,主次分明。因缘还有一种解释,就是机缘或机遇。

“因地制宜”是人们常说的一句成语。其中的“因”是根据的意思。“因地制宜”是说根据不同地区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妥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