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的解释|令的意思|“令”字的基本解释
“令”字出现很早,说起“令”字有这样一则民间故事。从前,有个农夫,听人说“令尊”二字,心里不明白,便去请教邻村的一位秀才:“请问相公,这‘令尊’二字是什么意思?”秀才轻蔑地看了农夫一眼,心想,这庄稼佬连令尊是对别人父亲的尊称都不懂,真傻。于是便戏弄农夫说:“这令尊二字,是称呼人家的儿子。”农夫信以为真,就同秀才客气起来:“相公家里有几个令尊呢?”秀才气得脸色发白,却又不好发作,只好说:“我家中没有令尊。”农夫看他那副样子,以为当真是因为没有儿子,听了问话引起心里难过,就恳切地安慰他:“相公没有令尊,千万不要伤心,我家里有四个儿子,你看中哪一个,我就送给你做令尊吧!”秀才听了,气得目瞪口呆,说不出话来。
“令尊”是对对方父亲的尊称,与此相关的还有很多。称对方的母亲用“令堂”,称对方的弟弟、妹妹用“令弟”、“令妹”等。
为什么加上一个“令”字就是对人表示尊敬呢?原来这个“令”字有“善良、美好”的意思。《说文解字》上说:“令,发号也。”也就是发号施令的意思。从甲骨文写令字可以看出,像是一个人张着大口正在发布命令,下面一个人正跪在那里聆听。这个字的本义正是发布命令。
由此我们可以想到,谁是经常发布命令的人呢?当然是做官的。所以“令”字由发命令很容易就引申为发命令的人,也就是长官。中国古代官吏有尚书令、大司农令、郎中令、县令等等。做官的人都是令人羡慕的人,应该是品学兼优的人。由此“令”字又引申出“善良、美好”的意思。因此把“令”字加在称呼的前面,也就有了尊敬的意思。“令”字也可以加在第三人称的前面,同样表示尊敬。只是这样的用法较少罢了。
“令”字不但可以加在称呼的前面,也可以加在其他事物的前面,同样也就有了美好的意思。《诗经》上说:“如圭如璋,令闻令望。”这是歌颂周成王的一首歌中的两句,说王的品德像美玉,有着很好的声誉和威望。
“令”字从发命令的本义还引申出了法令的意义。把口头发布的命令写成文字并且条理化、固定化,就成了法令。
我们通常把“季节”也叫“时令”,“时令”里的“令”字也是“法令”的意思,只不过这个“法令”不是由人来制定的,而是由大自然来制定的。“时”是季节的意思,“时令”就是这个季节该做什么和不该做什么。
大家在一起喝酒的时候还有“酒令”。这个“令”字就是喝酒时玩游戏、确定输赢的规则,“规则”当然也具有“法令”的意义。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还有一个经常使用的词语,叫做“下逐客令”。这个词语来源于战国时期秦国丞相李斯的一篇文章《谏逐客书》。韩国派了一个水利工程师,名叫郑国,他帮助秦国修建了一项水利工程郑国渠。其目的是让秦国把人力物力消耗在工程上,没有力量对外用兵。这个阴谋被揭穿后,秦王大怒,下令把别国在秦国做官的人一概驱逐,李斯是楚国人,当然也在被驱逐之列。于是李斯就写下了这篇著名的文章《谏逐客书》。文章写得有理有据,很有说服力,终于感动了秦王,收回了“逐客令”,并提拔李斯做了“廷尉”,相当于当今最高法院的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