铃的解释|铃的意思|“铃”字的基本解释

铃的解释|铃的意思|“铃”字的基本解释

铃是一个形声字。左边的金字是形旁,它表明这个字的本义和金属有关;右边的令字是声旁,表明这个字的读音。《说文解字》说:“铃,令丁也。”也就是说,令丁是它的本义。那么,什么叫令丁呢?清代学者段玉裁在给《说文解字》作注解时说:“古谓之丁宁,汉谓之令丁。”意思是说,铃在上古时期叫做丁宁,到汉代又叫令丁。不管是丁宁还是令丁,都是象声词,都是对铃声的模仿。

如果现在我们给铃下个定义,铃就是金属制造的能发出响声的器具。常见的铃有三种类型:一种是有一个钟形的金属外壳,里面垂吊着一个金属的小舌头,摇动的时候,金属舌头和外壳相撞击,发出清脆的响声。第二种是一个圆形的金属外壳,中间有一个裂口,里面是一个金属球,摇动的时候,金属球在里面不断地滚动、撞击外壳,发出响声。第三种是没有金属舌头,也没有金属球,只能用外力敲打或两个铃互相撞击来发出响声。

苏东坡《艾子杂说》这本书里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说是营丘那个地方有一个读书人,性格倔强,特别喜欢和别人抬杠,而且强词夺理。有一天,他问艾子:“拉车的骡马的脖子上都系着一串铃铛,这是为什么?”艾子说:“骡马和车所占的体积很大,而且大多在夜间行走,如果在很狭窄的路上相逢,就难于躲避。所以在骡马的脖子上拴上串铃,很远就能听到,便于对面来车躲避。”读书人又问:“佛塔上也挂着铃铛,难道这佛塔也要夜间行走,让其他的塔或车马让路吗?”艾子说:“凡是鸟类都喜欢在高处做窝,而鸟窝的旁边总是堆积着鸟粪,把塔都弄脏了。在塔上挂铃是为了吓唬鸟类。”读书人又问:“猎人打猎的时候,总是先放出猎鹰,去擒拿猎物。在猎鹰的尾巴上,猎人总是拴上小铃铛,难道是怕鸟类在猎鹰的尾巴上做窝吗?”艾子听了,不禁哈哈大笑说:“猎鹰在追赶猎物的时候,经常飞入树林中,有时候猎鹰用利爪抓住猎物飞翔,在树林中很容易被树枝或藤条绊住或缠住。如果不拴上铃铛,猎人就很难找到它们。”

这位读书人真是不通情达理,不过通过艾子的一番话,才使我们了解到,铃铛原来还有这么多用途。关于铃铛的用途,我们还可以再补充一条,就是用在军事上作为警戒线。据《资治通鉴》记载,唐朝的军阀朱全忠在包围凤翔城的时候,除了环城挖上壕沟以外,为了防止城里的人夜间逃出城去求救兵,又环城架上铁丝网,在铁丝网上挂上铃铛,敌人一碰上铁丝网,铃铛就会响起来。这种装置叫做铃架。

有一个俗语,叫做解铃还须系铃人。说的是从前在金陵的清凉寺里,有个叫泰钦法灯的和尚,聪明过人。一天,有人提出一个问题说:“老虎脖子上拴着一颗金铃,谁能把它解下来?”众和尚谁都回答不出。法灯和尚回答:“谁把金铃系在老虎脖子上,谁就有办法解下来。”后来,解铃还须系铃人就成了一个俗语,用来比喻谁制造了矛盾搞出了问题,还得由谁去解决。

此外,从铃的引申义来看,凡是和铃的形状相似的东西都可以叫铃。如,哑铃、杠铃为体育用具,刚刚长出的棉花的果实叫棉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