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的解释|行的意思|“行”字的基本解释
“行”字本来的读音应该是háng,是个名词。从甲骨、金文所画的字形来看,是一个纵横交错的十字路口,它的本义是道路,是四通八达的路。《诗经》上说“置彼周行(háng)”,“周行”就是通向西周京城的大道。《诗经》上还说:“遵彼微行”,“微行”就是小路。
“行”的本义是道路,所以由“行”字构成的字也都和道路有关。如:“街”、“術”、“衢”这三个字,就都是道路的意思。《说文解字》上说:“街,四通道也。”“術,邑中道也。”“衢,四达谓之衢。”“街”,就是四通八达的路。“術”就是城里的路。“衢”就是城中的十字形的路。
“行”字的本义是道路,道路自然就成了人多的地方。而路的两边也正是做买卖的好地方,所以有很多人聚在路的两边做交易,路旁的店铺也就称为“行”了。比如,银行就是路边存钱的地方,粮行就是路边卖粮食的地方,商行就是路边卖东西的地方。进而又引申出“行情、行话”等词语。“行情”就是市面上商品的一般价格。“行话”就是各行各业的专门用语。
道路一般多是比较直的,所以从道路的本义又引申出“行列”的意思。唐代大诗人杜甫的绝句描写了春天的美好景象:“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其中的“行”就是“行列”的意思。我们经常听到有人说“我是行伍出身”,因为军队是站排最为频繁的一个群体,所以古代军队的最低一级编制就叫作“伍”,五个人就组成一个“伍”,相当于现在军队的一个班。五个“伍”组成一个“行”,也就是二十五个人组成一个“行”。所谓“行伍出身”就是军人出身的意思。
我们在写信的时候,都要讲究格式,也叫“行款”。所谓“行款”就是写信时的行列款式。
如果把同辈的人按年龄大小排列起来,就叫“排行”。在古代,表示排行有专门的词汇,就是孟仲叔季。古代的贵族女子在未出嫁之前,习惯在姓的前面加上排行来称呼。比如一户姓姜的人家有四个女儿,那么大女儿就叫孟姜,二女儿叫仲姜,三女儿叫叔姜,四女儿叫季姜。大家比较熟悉的“哭倒长城”的孟姜女,并不姓孟,而是姓姜,是姜家大女儿的意思。
路是人走的,所以从大路的“行”引申为“行走”的“行”,是很自然的事情。读音也变成了xíng,词性也变成了动词。
从“行走”的“行”,还可以引申出“出嫁”的意思。“女子有行”,就是女子出嫁。比如《高唐赋》上说:“赤帝女瑶姬,未行而亡。”意思是赤帝的女儿瑶姬还没有出嫁就死了。陈琳的诗《饮马长城窟》上说:“结发行事君。”“结发”是古代成人的仪式,男子二十岁、女子十五岁就是成人了,要改变儿童的发型,把头发梳成髻,插上簪子,也就可以娶妻或出嫁了。诗中的“行”也是出嫁的意思。
由于古代交通不便,来往于各国之间的使臣往往要长时间地在路上奔波,所以外交使节也叫“行人”。公文的来往,也就有了“行文”的说法。汉字的一种字体,由于书写的简易,便于流行,名称也就叫做“行书”。
由“行走”的“行”组成的双音词,其意义也都和行走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比如:“行装、发行、行医、行窃”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