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的解释|而的意思|“而”字的基本解释
“而”字是个象形字。《说文解字》说:“而,颊毛也。”它的本义就是面颊上的毛,也就是胡须。这个字很早就被借用作虚词,所以,古代文献中作胡须的“而”字并不多见,以致于一般人不了解它的本义了。
“而”字作为虚词,在句中的作用很大。清代学者袁仁林在《虚字说》中说:“而字之声,腻滑圆溜,有承上启下之能。”意思是说:“而”字的发音比较舒缓圆滑,在句中能起到过渡的作用。清代学者刘淇在《助字辨略》中说:实词好比人的体骨,虚词能表现人的性情。“而”字就是表现人的性情的最常用的一个虚词。
宋代文学家欧阳修为朋友写《相州昼锦堂记》,文章开头这样写:“仕宦至将相,富贵归故乡。”写完后就派人送去,第二天又派人送去了修改稿,昼锦堂主人韩琦看了很久,也看不出文稿有什么改动,仔细核对,才发现开头多了两个“而”字,改成了:“仕宦而至将相,富贵而归故乡。”这样一改,同原稿相比,语气舒缓多了,而且有了波澜起伏的效果,相比之下,原稿就显得太直了。“而”字的这种过渡用法,我们称它为“顺接”,所谓“顺接”,就是说“而”字前后的意思是紧密相连,一贯而下的,是前后一致的。
同“顺接”相反的是“逆接”,所谓“逆接”,就是前后的意思不一致,甚至相反。唐代文学家韩愈在他的文章中说:“吾年未四十,而视茫茫,而发苍苍,而齿牙动摇,念诸父与诸兄,皆康强而早逝,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意思是:我的年龄还不到四十岁,可是我的眼睛花了,头发白了,牙齿也活动了,想一想我的父辈和我的哥哥们,都是在身体强壮的时候就去世了,像我这样衰弱的身体,还能活得长吗?年龄不到四十,按理说身体应该很好,可是实际上却很糟糕,前后正相反,中间用“而”字连接起来,语气仍然十分流畅。如果去掉这三个“而”字,语气就生硬多了。所以钱钟书先生说:“昌黎(韩愈祖籍是昌黎,所以被称为韩昌黎)善用‘而’字。”
“而”字用于顺接或逆接,它们之间的区别不是绝对的。有时候就介于两可之间。比如“少而精”,看作顺接就是“又少又精”,可以。如果看作逆接就是“虽然少但是精。”也未尝不可。
可以用“而”字的地方真是太多了。不但独立使用的“而”字很多,“而”字还可以和其他的词相结合,这种情况也为数不少,而且都是我们所熟悉的。比如说“而已”。这里的“已”字是停止的意思。“而已”表示限止的语气,相当于“罢了”。我们常说的“如此而已”就是“这样罢了”。
“而立”的意思是三十岁。《论语》里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意思是:我十五岁就立志学习,到三十岁就懂得礼仪,做事就很有把握了。后来就把三十岁叫做“而立之年”。
“而”的作用虽然很大,但也不可乱用。据说一位语文教师看见学生的作文乱用“而”字,他来了个以毒攻毒的办法,在作文上批道:“当而而不而,不当而而而,而今而后,已而已而。”意思是:应当用“而”的地方而不用“而”,不应当用“而”的地方反而用了“而”,从今而后,罢了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