宵的解释|宵的意思|“宵”字的基本解释

宵的解释|宵的意思|“宵”字的基本解释

“宵”字最早见于金文,本义是夜晚,但从小篆的写法看不出字形跟本义有什么样的关系。金文中“宵”字最下面是月亮的月,这种写法与夜晚的关系就比较明显了。宝盖头表示房屋,月光照进房屋的时候自然就是夜晚,中间的“小”字则表示该字的读音。小篆的写法已经走了样,所以字形反映不出字义来了。

今天的人们对月光的有无不大在乎,一到夜晚,到处灯火辉煌,明亮的灯光使月光显得可有可无。古代社会则不然。古人照明一般用火把和油灯。火把难以持久,油灯则代价昂贵,普通人家是用不起的。汉代的匡衡勤奋好学,夜晚点不起灯,他就在墙上凿了个洞,把邻居家的灯光引过来读书。这就是有名的“凿壁偷光”的故事。晋代的孙康也家贫无灯,冬夜映着雪光读书。晋代还有一位叫车胤的书生,想法更为奇特,因家中点不起灯,他把萤火虫抓来放在丝袋中照明读书。萤火虫古代有一个别名叫“宵烛”,似乎说明用萤火虫照明并非是车胤一人的专利。这些事例说明,古代普通人家想要在夜晚点灯不是很容易的事情。在这种生活条件下,月亮这一天然明灯跟人们的夜生活关系就非常密切了,人们对它的圆缺明晦是十分关注的。尤其是月光入室的现象,是古代诗文中经常吟咏的情景。如《古诗十九首》:“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晋代陆机《拟明月何皎皎》诗云:“安寝北堂上,明月入我牖。”唐代元稹《夜闲》诗:“风帘半钩落,秋月满床明。”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更是千古绝唱。将古人的这种月光情怀与“宵”字的构造联系起来加以考虑,不难体会到前人造字时用月入屋中来表示夜晚之义。

说到“宵”字不能不提到节日食品元宵。元宵是因在元宵节期间流行而得名的,“元宵”即上元之夜的意思。那么元宵节为什么要吃元宵呢?春天是天地孕育万物的时节,人们此时张灯结彩是为了向神灵祈求年景的丰收。既然天地在春季孕育万物,人也应在此时结婚匹配,以求得子孙的繁衍,所以古人大都选择春节作为结婚的时间。节日期间的许多活动往往跟求子有关,吃元宵的原始动机正是在于求子。从前,成都有元宵之夜偷取供在神龛上的元宵以求得子的迷信习俗。江南不少地方也有这种迷信习俗,人们把汤圆放到火上烤,如汤圆胀而不裂,认为宜生男孩;如汤圆胀裂,则为生女之兆。

宋代周必大《元宵浮圆子》诗中说:“星灿乌云里,珠浮浊水中。”“圆子”即元宵。这两句诗描写元宵在锅碗中漂浮的情景,正是说明元宵外形像星星。古人有一种信念,认为人的生命是由天上的星宿主宰着的,所以《抱朴子内篇》中有“受气结胎,各有星宿”的说法。传说中许多帝王将相都是因星星投胎而生的,像黄帝、颛顼、萧何等。这种星宿主命观念的影响是十分深远的。在《三国演义》中,司马懿夜观天象,看见一颗大星自东北方流于西南方,坠于蜀营之中,便知“孔明死矣”。又如说《水浒传》中的一百单八将都是天星下凡,等等。至今我们还将人才济济的盛况比喻为“群星灿烂”,将某一方面有突出表现的人物称为“明星”。据民间传说,观星星能使人怀孕,所以模拟星星做成元宵来吃,于是就有了吃元宵的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