贼的解释|贼的意思|“贼”字的基本解释
《说文解字》对“贼”字的解释是:“贼,败也。从戈,则声。”从这段解释中我们知道:“贼”是一个形声字,它的右边是一个“戈”字,这是它的形旁,它表明,这个字的本义和武器有关;“贼”字的左边是一个原则的“则”字,这是它的声旁,表明它的读音应该念zé,修订版的《辞源》和《辞海》注的就是这个音。但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于1985年12月27日公布的《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却根据约定俗成的原则将这个字的读音审定为zéi,废弃了zé的读音。关于这个字的本义“败”如何理解,清代学者段玉裁给我们作了很好的解释,他说:“败”就是毁坏,就是缺损。可知“贼”的本义就是毁坏。
把“毁坏”的意思用在人身上,对人身造成了毁坏,那就是“杀”。《国语》中记载了这样一件事:晋灵公荒淫无道,赵盾多次对他进行规劝,他不但不听,反而把赵盾看作眼中钉、肉中刺,进而“使碕(chú)麑(ní)贼之”。也就是派麑去刺杀赵盾。
把“毁坏”的意思用在财物方面,给别人“德、财、物”造成缺损,“贼”的意思就是抢劫或偷窃财物。同样,抢劫或偷窃财物的人也就叫“贼”。
做贼是不光彩的事,小到一个家庭,大到一个国家,如果有人做贼,其他人也会感到很尴尬。“晏子”是春秋时期的齐国人,有一次,齐王派他出使楚国。楚王得到消息,就向左右的人说:“晏子是齐国最擅长辞令的人,他就要到了,我打算羞辱他一番。楚王按照外交礼节,设宴招待晏子。这时有几个卫士捆绑着一个人从宴席旁边经过,楚王故意问道:“被捆绑的是什么人?”卫士们回答:“这是个齐国人,犯了偷盗罪。”楚王转过身来看看晏子,笑着说:“齐国人擅长作贼,是吗?”晏子连忙放下酒杯,恭恭敬敬地回答说:“我曾经听说,橘子生长在淮河以南就是橘子,生长在淮河以北就变成枳(zhì)了。橘子和枳的叶子非常相似,可是果实的味道却大不相同。为什么会有这种差别呢?就是因为淮南和淮北的水土不同。现在,老百姓生在齐国不作贼,到了贵国就成了贼,是不是贵国的水土使老百姓习惯于做贼呢?”楚王尴尬地笑了笑,自言自语地说:“圣人真是戏弄不得呀,我反倒自讨没趣了。”
“贼”字除了动词和名词的用法之外,还可以转化为形容词。由动词“杀”可以转化成形容词“残暴、狠毒”。宋朝人孔平仲在《续世说》一书中对唐朝官员李义府的评价是:这个人外表上温文尔雅,恭恭敬敬,跟别人说话时一定面带微笑,可内心却是“褊(biǎn)忌阴贼”。就是心胸狭窄,好嫉妒,阴险狠毒。
“贼”字由动词“偷窃”可以引申为形容词“狡猾”和“不正派”。如:贼心不死,贼眉鼠眼,贼头贼脑,等等。
“残暴”、“狠毒”、“狡猾”、“不正派”,这是一切坏人的基本属性。所以,一切干坏事的人都可以称之为“贼”。身为工人阶级的一员,却出卖工人阶级的利益的人叫做“工贼”;出卖国家利益的人就叫“卖国贼”。在《三国志》中,孙权看到曹操有篡国夺权的野心,就恨恨地骂道:“老贼欲废汉自立久矣。”这里的“老贼”指的就是曹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