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的解释|茶的意思|“茶”字的基本解释
“茶”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相传黄帝遍尝百草,有时吃了毒草,就用茶来解毒,商汤开始用茶做饮料,茶就被人们普遍饮用了。但是“茶”字却产生较晚,茶字的前身是荼。茶树本来叫做“硔”,因为它的叶子和荼一样有苦味,所以又叫荼。南北朝时期,代表“硔”的荼分化出了茶的读音;到了唐代,读茶的“荼”字又被人们减去一横,成了今天的“茶”字。
“茶”是一种长绿灌木,属山茶科。茶树喜欢湿润的气候和微酸性土壤,我国的中部、东南和西南部都正好适合它们生长。茶叶中含咖啡碱、茶碱、鞣酸、挥发油,有兴奋大脑和心脏的作用。我们的祖先很早就认识到喝茶的好处,当代有位叫卢仝的还专门编写了《茶歌》,劝大家都喝茶。古代还有许多喝茶成癖的趣事。晋代有位王蒙,酷爱喝茶,凡有客人来,就极力让人家喝茶,以至引起了别人的恐惧。一次有个人要去见他,临行前不安地说:“今天要碰上水灾了。”宋代的蔡襄善于识别各种茶。当时建安城的能仁寺有棵茶树长在石缝中,人称“石岩白”。一次,寺里的僧人把这种茶叶送给一个官吏王禹玉,恰逢蔡襄来访,王禹玉就用这种茶招待他。蔡襄捧起茶来,还没喝就说:“这茶很像能仁寺的石岩白,你是怎么得到的?”他的话让王禹玉深深地叹服。唐朝的陆羽不仅嗜茶如命,而且对茶很有研究,他写了一本关于茶的专著叫《茶经》,当时的人都称他为“茶仙”。后世的人又尊他为“茶神”、“茶圣”。
历史上,由于民间普遍饮茶,所以朝廷对茶的经营很重视。唐、宋时都曾经设有征收茶税的条款,并且颁布“茶禁”,禁止私自买卖茶叶,茶叶的产销都由朝廷掌管。这样,茶就成了国家财政收入的一个来源。中国元、明、清各朝直到北洋军阀、国民政府都曾经征收茶税。
中国的茶有许多优良品种。不经过发酵制成的茶叫绿茶,象杭州的龙井茶、黄山的毛峰茶、庐山的云雾茶等都是著名的绿茶。经过香花熏制而成的茶叫花茶,所用的花主要是茉莉,还有木樨、蔷薇、玫瑰等等。一般认为花茶出现在中国的明朝。花茶既有茶香,又有花香,中国的北方人特别喜爱喝这种茶。经过发酵制成的茶叫红茶,像安徽的祁红、云南的滇红等都是著名的品种。除了以上的茶叶,还有半发酵的乌龙茶,铁观音就是著名的乌龙茶。此外还有经过蒸制又放入模具中压紧的砖茶等等。近年来,为了适应日益加快的生活节奏,人们又开发了各种瓶装、罐装的茶饮料,这些茶饮料便于保存和携带,它使茶叶的市场进一步扩大。
“茶”在中国形成了渊远流长的茶文化。随着城市经济的兴起,在宋代的市井中,专供人饮茶的茶肆特别兴盛。茶肆又叫茶坊、茶馆。实际上,它的功能已经超出了单纯的喝茶,市井小民、过往客商在这里歇脚,民间艺人在这里献艺,文人墨客也常在这里聚会。茶肆里,茶客们天南海北,无所不谈,所以,这里也成了当政者微服私访、体察民情的好去处。
“茶”还是中外文化交流的使者。中国的茶很早就传到了日本、尼泊尔、印度、中南半岛各国,并在这些国家栽培。中国可以说是茶叶的故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