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的解释|如的意思|“如”字的基本解释
从字形上看,甲骨文中的“如”字写作“
”,尽管后来字体历经演变,但基本字形没有改变,字的一边是“口”,另一边是“女”。“口”表示主人的命令,也可以理解为顺从的人先用口表示接受;“女”表示像女子一样被迫服从,因为古代女子以随从为美德。《说文解字》解释说:“如,从随也。”也就是说,“如”字的本来意义是“随从,依照”。今天人们常说的“称心如意”、“如期完成”、“如法炮制”等等词语,其中的“如”用的就是本义。
依葫芦画瓢,总会产生近似的艺术效果。所以,“如”字由“依照”的意思,又引申出“如同、好像”的意思。例如,《诗经·王风》中有一句诗说:“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就是说,一天不见,如同离别了三年一样。这里的“如”字,就是“如同”或者“好像”的意思。又如,《论语·子张》中说:“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意思是,君子的过失,好像日蚀、月蚀,犯错误的时候,每个人都看得到;更改的时候,每个人都仰视他。这里的“如”字,也是当“如同”或者“好像”讲。“文如其人、如花似玉、几十年如一日”,这些地方的“如”字都是当“如同”或者“好像”讲。
人们常说的“如同……一样”,是指两种事物进行比较时,其中的一种赶得上另一种。因此,“如”字又有“及”和“赶得上”的意思。例如,《孟子·告子下》中的警句:“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意思是:有利的时机比不上有利的地形,有利的地形比不上人心团结。这里的两个“如”字都是当“赶得上”或者“及”讲。我们平常所说的“百闻不如一见”、“相见不如怀念”中的“如”字,也是当“赶得上”或者“及”讲。
清代学者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中谈到,“如”字还表示“往”和“到什么地方去”的意义。这个意义是从“如”字的本义“随从”中引申出来的。《左传·僖公四年》中有:“楚子使屈完如师。”这里的“如”就是指楚王派屈完到军队去。今天,汉语中依然保留和沿用了这种用法,如委婉地说“上厕所”为“如厕”。
在文字的历史演变进程中,“如”字逐渐地虚化为连词,常用来表示一种假设关系,如王昌龄的《芙蓉楼送别辛渐》这首诗中有:“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这句诗可以翻译成为“如果洛阳的亲友探询我的情况,那么就告诉他,我的心像冰一样明洁晶莹。”这里的“如”字是当“如果”讲。在现代汉语中,“如”字往往是用“如果”、“假如”这样的词来替代的。例如:“如果春天不播种,秋天就不会收获。”这样的句子在口语中很多。
我们还常常见到“空空如也”、“突如其来”这样的词语,这就涉及到了“如”字作助词的用法。《诗经·郑风》这首诗中唱道:“有美一人,婉如清扬。邂逅相遇,与子偕臧。”大意是:偶然遇到一个眉清目秀、风姿诱人的姑娘,想要与她共度人生。这里的“如”并没有什么实在意义,仅仅是作词尾,表示一种美好的状态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