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的解释|去的意思|“去”字的基本解释

去的解释|去的意思|“去”字的基本解释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去”字的使用频率是很高的。比如去北京、去上海、去某地之类的话是我们经常说到的。也许“去”字用得太频繁了,所以对它的意义就没有认真追究。今天我们就来谈谈“去”字的来龙去脉。

在中国的古文字甲骨文中,“去”字的上部是一个人形,下面是古人所住的洞穴的出口,整个字表示人从洞口离去的意思,这就是“去”字的本义。《说文解字》说:“去,人相违也。”人相违,就是人离开某个地方。《诗经·魏风·硕鼠》里有一句诗叫:“誓将去女,适彼乐土。”意思是发誓要离开你,到那片乐土去。这里的“去”字用的就是本义。《礼记·苛政猛于虎》中有这样的句子:“何为不去也?”也就是说:“为什么不离开呢?”其实,“去”的这个意义不仅出现于古代汉语中,而且沿用到了今天。比如,我们委婉地说人死为“去世”,说不再担任原来的职务为“去职”,正是沿用了古义。

由于离开必然会产生一定的距离,所以“去”又引申出“距离”的意思。唐代大诗人李白的《蜀道难》中有这样的诗句:“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意思是:连绵不断的山峰与天相距不到一尺。当然,距离不仅可以指空间上的,也可以指时间上的,比如我们所说的“去今久远”,就是离开现在很久了。由此引申,“去”还可以指“已经离开的、过去的时间”,如“去年”、“去冬今春”等等。三国时魏国曹操的《短歌行》中有这样的句子:“譬如朝露,去日苦多。”其中“去日”就是指过去的岁月,整句诗表现了曹操对时光飞逝的感叹。

岁月的流逝,距离的疏远常常在人的心理上造成一种失落感。于是,“去”又产生了一个新的引申义“失去、失掉”,如《三国演义·失街亭》中,诸葛亮痛苦而又惋惜地慨叹道:“大事去矣,此吾之过也!”这里的“去”就是“失去”或者“失掉”的意思,言外之意是失去了大好时机,这是我的过错。这里的“去”还包含有一种极不情愿而又无能为力的情况。在“失掉”这个意义的基础上,“去”还产生了“去掉、除去”的意思,如“去病”、“去皮”,成语“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等等。

“去”在现代汉语中的常用义是当“前往”讲,如“去广州、去电话、去了一封信”等等。其实,“去”的这个常用义项也是由本义“离开”引申而来的,如《韩非子·外储说左下》中有“阳虎去齐走赵”的句子,意思是阳虎离开齐国跑到赵国。这里的“去”就是“前往”的意思。

需要注意的是,上古的“去”一般表示“离开”,“前往”的意义是用“往”字来表示的。“去”的反义词是“留”,如“去留两难”;而“往”的反义词是“来”,如“来去自由”。

由“前往”的意义引申,“去”还有“趋向”或“持续”的意义。例如,宋代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有这样的句子:“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意思是说,滚滚东流的长江水,就像大浪淘沙一般,千百年来,淘尽了多少英雄豪杰。这里的“去”就是表示江水流动的方向,也就是趋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