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的解释|字的意思|“字”字的基本解释

字的解释|字的意思|“字”字的基本解释

人们书写语言的符号,称为“字”;人名之外另起的别名,也叫“字”。

“字”的构造就是摹拟幼儿出生于屋内的样子。许慎的解释是,“字”的本义是“生子”,由幼儿在屋内之形构成,“子”也兼表其音。

早在先秦,“字”就用来作指示和标记语词的符号。商鞅在秦国推行新法,曾明文规定:“有敢剟(duō)定法令,增损一字以上,罪死不赦。”意思是有人胆敢删改法令,增加或减少一个字以上的,就定死罪而绝不赦免。这个“字”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文字”的“字”。那么,为什么用表示“生子”意义的“字”来指记录语言的符号呢?《说文解字》解释说,我们的先民最初创造书写符号,开始是采取“依类象形”的构造法,即依照事物描摹形状。而运用这样的方法造出的符号,就像人的文身,呈现图形,显示纹理,因此便称为“文”;继而又采取“形声相益”的结合法,即偏旁构件相配增生。而运用这样的方法合成的符号,就像人的生子,孳生渐多,繁殖不已,因此便称为“字”。比如,先用“依类象形”的方法造出了象形字“水”,也用“依类象形”的方法造出了象形字“木”,后用“形声相益”的方法,将“水”作形旁表示意类,将“木”作声旁表示读音,而结合为形声字“沐”,这样产生的新符号正像人生孩子一样,由此可见,“字”的这种用法就是由“字”的“生子”的本义相比喻而加以引申出来的。

“字”也指人的一种称呼。人有“名字”,同“姓”相连,标志本人,区别他人。今天我们所说的“名字”通常只是指“名”,而“名”和“字”原本是分别指一个人的两种称呼。《礼记》中说:“幼名,冠(guàn)字。”即幼时起“名”,而成年起“字”。《礼记》又说:“男子二十,冠(guàn)而字;女子许嫁,笄(jī)而字。”这就是说,男子二十岁时,已到成年,将进入社会,便束发(fà)加冠,举行“冠(guàn)礼”。“冠”就是帽子,加冠就要起“字”;女子十五岁时,就要许配嫁人,将离开父母,便举行“笄礼”,笄就是簪子,把头发挽起来别上簪子,就叫做“笄礼”,也要起“字”。就女子来说,“字”由此还有了“许嫁”的意义,女子许婚也叫“许字”,女子尚未定亲也叫“待字”、“待字闺中”。

“字”和“名”在意义上是有联系的。或是意义相同,或是意义相近,或是意义相关,或是意义相对,或是意义相反。比如,战国诗人姓屈、名平、字屈原,“平”与“原”义相近;元代书画家赵孟頫(fǔ),字子昂,“頫”与“昂”义相反。这样,“字”作为“别名”便是由“正名”的含义派生出来的。于此可见,把“别名”叫做“字”,也是由“字”的本义“生子”相比喻而加以引申的。“字”与“名”互为表里,因此“字”也称为“表字”。

称“名”或称“字”,有一定区别:卑者自称“名”,尊者对卑者称“名”,对尊辈或平辈则称“字”。

在古代,平民百姓只有“名”而没有“字”;在现今,普通人们也只起“名”而不另起“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