鸣的解释|鸣的意思|“鸣”字的基本解释

鸣的解释|鸣的意思|“鸣”字的基本解释

“鸣”字是个会意字。《诗经》中有“有鸣仓庚”的诗句,仓庚就是黄莺,“有鸣仓庚”就是黄莺鸟在叫。成语“鸡鸣而起”指鸡一叫就起身做事,形容非常勤奋。《孟子》中记载了一个“鸡鸣狗盗”的故事。说的是战国时期,齐国的孟尝君被秦昭王扣留在秦国,孟尝君派人去见秦王的爱姬,请她帮忙。这个爱姬说她想要孟尝君的银狐皮袍子。孟尝君有一件银狐皮袍子,价值千金,天下无双,可是到秦国时已经把它献给秦昭王了,哪儿还能要回来呢?正当孟尝君愁眉不展的时候,他的一个门客说:“我有办法。”当天晚上,这个门客从狗洞潜入秦宫,“汪汪”学了几声狗叫,蒙蔽了守卫,偷出了皮袍子,将它献给了爱姬,孟尝君才得释放。孟尝君怕秦王反悔,就更名改姓,连夜赶路。半夜,他们到了函谷关,只见城门紧闭。依照秦国的规矩,关口要到鸡叫的时候才能放人。大家正发愁,有个门客捏着鼻子学起了公鸡打鸣,紧跟着,关里的公鸡全都打起了鸣儿来。关上的人听见鸡叫就开了城门,孟尝君顺利出关,终得脱险,逃回了齐国。后来人们用“鸡鸣狗盗”比喻微不足道的技能或低下卑微的行业。

“鸣”还可以指兽类或昆虫叫。如《诗经》中有“呦呦(yōu)鹿鸣”、“五月鸣蜩(tiáo)”的诗句,“呦呦”是鹿的叫声,“蜩”就是蝉。“鸣”的这些意思一直保留到今天,我们现在仍用“鸣”来表示鸟、虫等一些动物的叫声,如“鸟鸣、蝉鸣、蛙鸣、虫鸣”等。

“鸣”字从动物的鸣叫引申指物体发出声响。如:“雷鸣、耳鸣、机器轰鸣、汽笛鸣叫、汽车鸣喇叭、礼炮齐鸣、鸣放鞭炮”等。在中国甘肃敦煌市南边6公里的地方,有一座鸣沙山。鸣沙山古称神沙山、沙角山,高数十米。游人从山顶下滑,沙砾(lì)随人体下坠,发出不绝于耳的鸣声。鸣沙山因此而得名。这里成了中国重点风景名胜区。

“鸣”还指敲击物体使其发出声响的意思。成语“鸣鼓而攻”表示公开宣布罪状,加以声讨;鸣鼓就是敲鼓。“鸣金收兵”指用敲锣发出信号撤兵回营。“鸣锣开道”指古时官吏出行时,有人在前面敲锣,吆喝行人避让;后来比喻为某事物的出现大造舆论,开辟道路。“鸣钟列鼎”指用餐的时候身边响着乐器,眼前排列着鼎器;形容古代贵族高官生活的豪华奢靡。“孤掌难鸣”指一只手掌难以拍响;比喻力量单薄,难以成事。

表示谢意可以说“鸣谢”;申诉冤屈称为“鸣冤”;自我流露出得意的情绪就是“自鸣得意”。中国的战国时期学术派别很多,人称“诸子百家”,其中著名的有儒、道、阴阳、法、名、墨、纵横、杂、农等家。他们著书立说,游说(shuì)争辩,形成了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对当时的思想、文化和学术的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后世便用“百家争鸣”来表示学术研究中各抒己见以求发展。唐朝的韩愈曾写道:“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意思是遇到不公正的待遇就要发出不满的呼声。“不平则鸣”和“鸣不平”的说法就是从这儿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