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的解释|路的意思|“路”字的基本解释

路的解释|路的意思|“路”字的基本解释

“路”字最早在金文里出现,和现在的“路”字没什么两样。《说文解字》的解释是:“路,道也。”《尔雅·释宫》中也说“路,途也……道也”。又说:“一达谓之道路……四达谓之衢(qú)……”由此可见,“路”的本义就是道路。而在古代,一条直路没有岔道才叫道路,通向四方的路叫做“衢”。

《诗经·郑风》中说道:“遵大路兮,掺执子之祛兮。无我恶兮,不婕故也。”意思是:沿着大路向前走,紧紧抓住你的手。求你不要嫌弃我,不能很快将我丢。

成语“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是说路途远了可以知道马的力气大小,时间长久了可以看出人心的好坏。“路见不平,拔刀相助”这句话,是说在路上遇见不平的事,就拔出刀来帮助被欺负的人。“路不拾遗”是说路上有丢了的东西,人们都不会私自拿走,说明政治清明,民风廉直。

南北朝时期,文学家颜之推在《颜氏家训·文章》中讲了这么一件事:在并州,也就是今天的山西省太原市,有个士大夫家族出身的人,喜欢写引人发笑的诗赋。人家嘲弄他,假意称赞他,他就杀牛斟酒,请人家帮他扩大影响。他的妻子是个明白人,哭着劝他别这样,他却叹着气说:“才华不为妻子所容,何况行路?”他的话意思是说:我的才华连妻子都不理解,何况旁人呢?这里的“行路”是指行路之人,也就是路人、旁人,比喻不相干的人。这个故事提醒人们要有自知之明,作者认为一个人能看清自己是不容易做到的。

把“道路”的意思抽象化,就引申为思想、行动的方法或实现某种目标的途径,如“思路”是思考的线索,“生路”是生存的途径。《孟子·离娄上》中说:“仁,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旷安宅而弗居,舍正路而不由,哀哉!”这段话的意思是:仁是人类最安适的住宅;义是人们最正确的道路。把最安适的住宅空着不去住,把最正确的道路舍弃不去走,可悲得很呀!这里的安宅本义是指住宅,引申是指人存活在世上的根本;“义”是抽象的“路”。成语“广开言路”、“必由之路”、“穷途末路”、“走投无路”、“轻车熟路”、“穿新鞋走老路”、“来路不明”等等都是抽象意义的“路”。

“路”还可以用作量词。例如:“兵分三路”中的“路”是指三条道路或路线;“各路人马”中的“路”是当“方面”讲,“一路货色”中的“路”是“种类”的意思。

“路”还有“大”的意思。“路弓”就是大弓;“路门”是宫室最里边的正门,也就是大寝的门;“路车”是古代天子及诸侯贵族所乘的大车;“路马”是古代天子、诸侯所乘的路车的马,那肯定是高头大马。

成语“筚路蓝缕”,是说驾着柴车,穿着破衣,去开辟山林。后来用以形容创业的艰辛。这里的“路”就是车。

此外,“路”还是宋、金、元时期的行政区划,相当于今天的省或地区。宋代初期把境内分为二十一路,后来分合不一。元代的路隶属于省,明代以后废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