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的解释|花的意思|“花”字的基本解释

花的解释|花的意思|“花”字的基本解释

“花”是一个形声字。上面的“草字头”是它的形旁,表明这个字的本义和植物有关;下面的“化”字是它的声旁,表明这个字的读音。它的本义是种子植物的有性繁殖器官。“花”由花瓣、花萼、花托、花蕊组成,有各种不同的形状和颜色,一般花谢后结成果实。

“花”是一个后起字,《说文解字》中没有这个字。那么“花”字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有的呢?清代学者顾炎武在《唐韵正》一书中说:考察一下“花”字,在南北朝以前的各种书籍中见不到“花”字,只有在《后魏书·李谐传》中才见到这个“花”字,《李谐传》中载有一篇他自己所做的《述身赋》,其中有这样两句话:“树先春而动色,草迎岁而发花。”意思是:树到了春天就会改变颜色,草到了春天就会开花。从顾炎武这番话来看,“花”字的出现大约是在南北朝时期。

在“花”字没有造出来之前,是用“华”字来表示花的。“华”是一个象形字,上面像蓓蕾,下面像茎和叶。据高鸿缙《中国字例》一书说:是秦朝人在这个字的上面又加上一个草字头。在先秦两汉的古籍中,所用的都是“华”字。《诗经·桃夭》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里的“华”字,就是“花”的意思。南北朝以后,虽然“花”字已经出现,却并没有立刻取代“华”字。今天在许多成语中,也保留了“华”而不用“花”字,如“华而不实”、“春华秋实”等等。

因为“花”的颜色姿态各异,有着很高的欣赏价值。所以,“花”就不仅仅表示花朵,而扩大为所有的可供观赏的植物。如“种花”、“买花”,种的、买的不仅仅是花,而是整株植物。

在语言日积月累的历史中,“花”的意义也在不断地扩大,有相当多的东西,根本就不是花,只是因为形状像花,就被我们统统称作花了。比如飞溅起来的水,其形状很像一朵花,我们称它为水花、浪花;冬天下的雪?我们称之为雪花;炼钢时飞溅出来的火星?我们称作钢花;供观赏用的焰火我们把它叫做礼花。

“花”字的意义由形状像花的东西,逐渐演变出各种颜色、各种形状、各种品种混在一起的意思。

在计算时间的时候,古代有一种干支记日法。把十个天干和十二个地支交叉搭配,一共搭配出六十个单位,因为天干的第一位是“甲”,地支的第一位是“子”,又因为是交叉搭配的结果,所以就被称作六十花甲子。人的岁数过了六十岁,就被称作年过花甲。

记录人的姓名的本子,叫做花名册。那是因为人的姓名各个不同,混合在一起。

由“混杂”的意思再向前发展一步,就有“模糊不清”的意思。如:眼花,老花眼。唐代诗人杜甫在《饮中八仙歌》中这样描写贺知章:“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意思是:贺知章喝醉了酒,骑在马上摇摇晃晃,双眼看不清道路,一下子掉在井里,居然在井底继续酣睡。

如果使用种种方法让别人看不清,那就是虚伪,就是迷惑人。比如:耍花招,花言巧语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