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的解释|父的意思|“父”字的基本解释

父的解释|父的意思|“父”字的基本解释

“父”字在甲骨文中写成像一只手举着斧子的样子。郭沫若解释说,石器时代,是男子使用石斧从事劳作,所以借石斧的“斧”字来做父亲的“父”字。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解释说:“父,矩也,家长,率教者。”就是说,“父”是坚持规矩的人,是一家之长,是引导教育子女的人。它由人手举着杖来表示意义。字形中的“又”字在古代指人的手,“一竖”指手杖,含义是父举着手杖来威吓家庭的其他人。可见,“父”字的本义就是指父亲。白居易的《长恨歌》中这样说道:“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这里说的是:杨贵妃因容貌出众,受到了皇上的宠爱,她的姐妹弟兄都因此被封了官,光耀门庭。杨贵妃家青云直上的这种机遇,让天下做父母的,产生了注重生女攀高的心情。

“父”字的古文形体表明了父亲教育的严厉性。所以,从古以来中国就有“慈母严父”的说法,还用“家严”这个词代指“父亲”。“父执”,是指父亲的朋友。执,是志同道合的人。“父系”是指在血统上属于父亲方面的。

在五千年的中华文明中,形成了“百善孝为先”的思想。这里的“孝”就是指孝敬父母。春秋时期,赵国的执政大臣赵简子要南征楚国,就事先与负责渡河的差吏约好了渡河的时间。日子到了,渡河吏却因酒醉失约,又不能划船,气得赵简子要杀掉渡河吏。这时,渡河吏的女儿女娟以巧妙的言词推卸了父亲饮酒失约的责任,又大胆地提出自己代父划船,送军士过河的请求,并且胜利地完成了任务。征楚回来,赵简子有感于女娟的胆识和美貌就娶女娟为夫人。后人用“女娟救父”的典故来形容女子有胆有识。

由于父亲在封建制家庭的地位,所以,古代汉民族道德文化中多处渗透着“父”字。“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指的是封建社会中三种主要的道德关系。意思是:在君臣关系中,君是臣的支配者;在父子关系中,父亲是儿女的支配者;在夫妻关系中,丈夫是妻子的支配者。这里的“父”就是指“父亲”,“纲”是指打鱼时提网的总绳,引申指处在主要或支配的地位。由这种道德关系派生出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这个男女婚嫁的准则。

父权,既然在婚姻家庭中处于绝对的主导地位,那么它也就必然地要在某些方面因过失而受到责难。《三字经》中说道:“养不教,父之过。”就是说,父母养育了儿女但没有严格正确地教育他们,这是做父亲的过错。

“父”也读作fǔ,“庆父不死,鲁难未已”这个故事,出自《左传·闵公元年》中。故事说,庆父是鲁庄公的弟弟。鲁庄公去世后,立儿子子般做国君,庆父派人把子般杀害了。庄公的另一个儿子闵公(子开)继位后,庆父又派人杀害了闵公,造成鲁国内部大乱,自己逃到莒国。后来,人们以“庆父”比喻祸根,以“庆父不死,鲁难未已”比喻祸根不除不得安宁。

“父”在古代也是对男子的美称,如“尚父”是指姜子牙,“尼父”是指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