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的解释|改的意思|“改”字的基本解释
“改”是一个会意字。左边是“自己”的“己”,右边的反文在古代的意思是“敲打”。《说文解字》说:“改,更也。”意思是说,“改”的本义是“更换”。唐代学者李阳冰解释说:自己有过错,经过敲打就能改正错误。
在上古时代,人们靠钻木来取得火种。但是,并非任何一种树木都能钻出火来,在不同的季节要用不同的树木。根据《周书·月令》的记载,春天要用榆树和柳树,夏天要用枣树和杏树,夏季的末尾要用桑树和柘树,秋季要用柞树和楢(yóu)树,冬季要用槐树和檀树。由于一年四季,钻木取火所用的树木不同,所以古人把这叫做“改火”。“改”就是“更换树种”的意思。
中国历史上,用年号来纪年,是从汉武帝开始的。汉武帝即位的那一年,就用“建元”作为年号的。以后新的皇帝即位,都从第二年开始启用新的年号,这种做法叫做“改元”。这里的“改”也是“更换”的意思。以后历代相承。有的皇帝在位期间,往往多次更改年号,虽然没有新皇帝即位,也叫“改元”。到明清两代,实行一个皇帝一个年号制,中间不再改元。
此外,像改朝换代、改头换面、改弦易辙、改弦更张,这些成语中的“改”字也都是“更换”的意思。
明代的无名氏在《齐天大圣》第四折戏中说道:“尊上帝好生之德,再休题妄想贪嗔,从今后改恶向善。”这里的“改恶向善”是指改掉坏的、错误的,变成好的、正确的。“嗔”的意思是生气、责怪。
“改”当改正讲也是常见的,如人们把改正错误、重新做人叫做“改过自新”;不再做坏事、走上正路叫做“改邪归正”;法院把原来不合适的判决更正过来叫做“改判”;发现自己说错了话立刻改过来叫做“改口”。这些“改”字所表达的内容都是由不正确改为正确。
但是,也有把正确的东西故意改为不正确,这种做法叫做“篡改”。“篡改”是有明确目的的。
清朝咸丰年间,曾国藩带领湘军围攻太平天国起义军,多次遭到惨败。下属在写给朝廷的战报上,有“屡战屡败”这一句话。这本是实际情况,可是曾国藩看了很不高兴,亲自提笔改为“屡败屡战”。这一个小小的改动,却有了极大的效果,把一个常败将军改成了百折不挠的“英雄”。曾国藩的目的是掩盖自己的失败。
传说,古时候有个姓贾的财主,虽然识字不多,却爱附庸风雅,处处显示自己很斯文。他家里悬挂的条幅都是雇人写的,而落款却是他的名字。有一年春节,他请私塾先生给他代写春联,先生写的是:“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他听了以后很不满意,说不能让人人都增寿,应该让我娘增寿,让先生把“人”改为“娘”。先生说,写春联的规矩是要对仗,上联的“人”改成了“娘”,下联的“福”就得改成“爹”,贾财主说那是当然。于是对联就成了“天增岁月娘增寿,春满乾坤爹满门。”私塾先生故意这样改,目的是讽刺这个自以为是的假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