寸的解释|寸的意思|“寸”字的基本解释
“寸”是一个指事字,小篆写成上面是一只手的样子,在相当于手腕的部分有一个小横。这是一个指示符号,指示字义所在的位置,也就是中医学上诊脉的位置,通常叫“寸口”。作为长度单位的“寸”,它的来源就在这里。
“寸”是中国市制计量单位,现在已经停止使用。但是在中国,由于过去“寸”是最小的长度单位,因而“寸”字又用来形容极小或极短。比如:“鼠目寸光”就是像老鼠一样只看眼前;“聊表寸心”就是表示一点小小的心意,带有谦虚的意味。我们经常用“一寸光阴一寸金”来形容时间的宝贵,告诫人们要珍惜时间。这个成语来自唐代诗人王贞白。王贞白早年曾在江西庐山五老峰下白鹿洞中读书,为勉励自己用心读书,写了一首七绝诗《白鹿洞》。其中头两句就是:“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如果进一步向前探索,用“寸”来表示时间短,最早可以推到汉代。汉代学者刘安在《淮南子·原道》篇中说:“圣人不贵尺之璧而重寸之阴,时难得而易失也。”意思是:圣人不觉得一尺长的璧玉宝贵,而认为一寸长的光阴可贵,是因为时光难以得到却容易失去。
“寸”字不仅可以形容光阴短,也可以用来形容身材短。《水浒传》中的武大郎,因为身材矮小,面貌丑陋,所以,人们给他起了个外号叫“三寸丁谷树皮”。对于这个外号,《水浒传》中专门作了注解。注解说:“古代成年男子称丁,三寸丁形容矮;谷树,树皮粗糙,形容丑。”
如果形容一个人极度悲伤,可以说“肝肠寸断”。这个成语来自晋朝干宝的《搜神记》:传说有人从山里捉到了一只小猴子带回了家。可是母猴却一步不离地跟了回来。这个人一怒之间就把小猴捆在树上,母猴就不断地向人哀叫。这个人却把小猴打死了,母猴一看,立刻跳起来大叫一声,也死去了。人们剖开母猴的肚子一看,因为极度悲伤,肠子都一寸寸地碎裂了。这个成语也可以说成“肠断”或“断肠”,还可以说成“肠寸断”。这里的“寸”字在字面上也是形容极短的意思。
如果形容一个人有雄辩的口才,善于用语言说服别人,就说他有“三寸不烂之舌”。这里的“三寸舌”是形容极短极小的舌头却起了大作用。
如果要形容一个人心情极度不安,心里乱糟糟的无法控制,就可以说“方寸已乱”。所谓“方寸”,就是长宽各一寸的平方寸,古人用它来表示“心”。现代人都知道,思维的器官是头脑,可是古人却认为人是用“心”来思考问题的。所以,“方寸已乱”实际上说的是思维极度混乱。这个说法来源于《三国志》。刘备的谋士徐庶,是个大孝子。他的母亲被曹操抓获,他悲痛欲绝,就对刘备说:我本想和将军一起建功立业,可是现在我的老母亲被曹操掳去,“方寸乱矣”。从此,就留下了“方寸已乱”这个成语。
“寸”是表示长度的单位,由长度可以进一步引申为“限度”,而且经常和“分”连用,说成“分寸”,表示说话或做事的适当限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