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的解释|波的意思|“波”字的基本解释
《说文解字》说:“波,水涌流也。”就是说,“波”是指流动着的水起伏簸动的样子。这就是“波”字的本义。苏轼的《前赤壁赋》里说:“清风徐来,水波不兴。”兴是起来的意思,全句是说,清风慢慢吹来,水面上没有泛起波浪。屈原在《九歌·湘夫人》里说:“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意思是说,轻柔徐缓的秋风吹来,洞庭湖水面兴起微波,树木的叶子纷纷落下了。
“波”是水在动荡中的一种态势,先秦以前只说波,稍后才说“浪”,“波浪”现在是同义复合词。在波浪的意义上,大波叫“澜”,小波叫“沦”。与澜意义相近的词中还有一个涛字,与沦意义相近的词中还有一个涟字。现在人们用来描写碧水微波的“涟漪”这个词儿,颇具审美的情趣。
与波相关的词语很多,大多用来比喻和形容社会生活,如用“人间起波涛”比喻社会巨变,用“江河安澜海不扬波”比喻太平盛世。浙江省的宁波市,正是取这个意义来命名的。
“风波”这个词,有多种比喻意义。诗人刘禹锡的《竹枝词》里有这样两句:“常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风波。”这里是用“平地风波”比喻突然发生的变故。宋代范仲淹在《江上渔者》诗中说:“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诗中的风波,表面是写实,实际上也是借风波隐喻捕鱼人的艰辛。现在仍然常用“风波”比喻纠纷或乱子,如用“随波逐流”比喻没有一定的立场和主见,用“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比喻事情的意外变化,用“波动”来形容物价、情绪等方面的起伏不稳定。凡此种种,不胜枚举,这是因为水和人的生活太密切了,水波的千姿百态引发出人们的无限遐想。
“波”是水域的重要景观。水波的起伏荡漾,最富活力和灵性。我们的古人常常借水波来比喻含情脉脉的目光。《楚辞·招魂》中说:美丽的女子在顾盼之间,“目曾波兮”。意思是目光流转,像层层起伏的水波。这里的“曾”和层次的“层”意思是一样的。
水波是流转的,水的波纹是美丽的。战国时期的文人宋玉在《神女赋》中说:“若流波之将澜。”是说神女的目光像流动的碧水掀起波澜。成语“暗送秋波”,本指女子以眉目传情,引申指献媚取宠,暗中勾结。
波浪层层递进,滚滚向前,人们的奔跑和它相似。古人于是借“波”来比喻奔跑。唐代诗人岑参在《送上官秀才归关西别业》这首诗中说道:“风尘奈汝何,终日独波浪。”意思是说,终日独自在旅途奔跑,仆仆风尘又怎能奈何你呢?现在是用“奔波”来比喻奔跑,如“四处奔波”、“上下奔波”等等。
书法把捺称为“波”。成语“一波三折”,原来是形容书法笔画曲折多姿。这个成语出自唐代张彦远的《书法要录》:“每作一波,常三过折笔。”后来人们用“一波三折”或“波折”形容事情进行中发生诸多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