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的解释|曹的意思|“曹”字的基本解释
“曹”是一个会意兼形声的字。在金文中,上面的部分代表打官司的双方,也就是原告和被告,也表示读音;下面的“曰”字表示诉讼。《说文解字》说:“曹,狱之两曹也。”“曹”的本义就是打官司的双方。打官司的双方在争辩,也就是“曹”字由打官司的双方,引申为“成双”、“成对”。唐代诗人孟郊在《秋怀》诗的第十二首中说:“蹇行散余郁,幽坐谁与曹?”意思是说:我慢慢地行走着,有时一个人独自坐着,这样来驱散我胸中的郁闷,谁能做我志同道合的朋友呢?这里的“曹”字指的就是和自己成为朋友的人。
“曹”字由“成对”进一步扩大为“一群”。唐代诗人杜甫在《曲江三章》中说:“白石素沙亦相荡,哀鸿独叫求其曹。”意思是:曲江水下的白石、素沙,在流水中摇荡不定,孤雁哀鸣,好像在寻找雁群。这里的“曹”指的是成群的大雁。
“曹”字再由“一群”扩大为“同类”,范围更大,数量更多。《史记·袁盎传》里说:梁王想成为汉景帝的接班人,但是在袁盎劝说下,梁王的企图没有得逞。梁王因此特别仇恨袁盎,就派了一个刺客去行刺袁盎。刺客到了关中,听到人们对袁盎赞不绝口,不忍心杀害袁盎,而且对袁盎说:我受梁王的派遣来刺杀您,因为您是好人,我不忍心刺杀您。但是在我后面,“刺君者十余曹”,意思是还有十几批刺客要来刺杀您,请您多加防备!“十余曹”,就是“十几批”,“曹”就是“一批同类的人”。初唐作家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被称为“初唐四杰”。但是后来却有一些人批评这四个人的文风不正。杜甫在《戏为六绝句》的第二首诗中,给予了无情的驳斥:“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意思是:你们这批人死亡的时候你们的名字也会随之消失,而“四杰”的文章像长流不息的长江、黄河那样万古流传。“尔曹”就是“你们这批人”的意思。
“曹”字还是姓氏。“曹”姓起源比较早。根据《通志·氏族略》的记载,周武王灭掉商朝之后,把他的弟弟叔振铎封在陶丘这个地方,国号为“曹”,这个国家后来被宋景公消灭了,叔振铎的后代就以“曹”为姓氏。在历史上,曹姓的名人很多。大家所熟知的最有名的就是三国时代的政治家、军事家曹操,人称曹公。
宋代科学家沈括在他的《梦溪笔谈》中说:江浙一带的人都把梅子叫做曹公,就是因为有过一个望梅止渴的典故。故事说曹操的军队在行军中口渴难忍,曹操心生一计,对大家说,前面有一片梅林,我们加快赶路,到前面去吃梅子。经他这么一说,士兵们个个嘴里冒出了酸水,不再口渴了。
“萧规曹随”是一个典故。汉朝的第一任丞相是萧何,第二任丞相是曹参。曹参对前任丞相的政策、法令全盘继承过来,一点也没有改变。后来人们便把全盘继承前代法规的做法叫做“萧规曹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