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解释|是的意思|“是”字的基本解释
“是”字在金文中和在小篆中都是由“日”和“正”两部分组成。东汉的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解释说:“是,直也。”意思是说,“是”的本义就是正直。从字形上来看,“日”和“正”组合到一起,表示着阳光直射大地。阳光是不会弯曲的,以此来表示正直的意思。正直的事物一般被认为是正确的,由此引申,“是”也有正确的意思。“自以为是”的意思就是自己以为正确。东晋著名的文学家陶渊明是个正直的知识分子,他看不惯官场的污浊腐败,因此只作了八十多天的县令就辞职回家,靠种田为生。他认为自己出去做官是误入歧途,回家种田才是正确的人生。他在《归去来辞》中写道:“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意思是说:我迷路还不算远,深感今天的选择是正确的,昨天的选择是错误的。“是非自有公论”这句俗语,是说事情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公众自然会做出恰当的评判。成语“颠倒是非”中的“是非”也是正确与错误的意思。
“实事求是”这句成语出自历史著作《汉书》,它的原义跟我们今天的理解不完全相同。唐代学者颜师古解释说:“务得事实,每求真是。”意思是说:努力弄清事实真相,求得正确结论。“实”这个字在这里是落实、查实的意思,“实事”就是查证落实事情真相,而不是指实际情况。后来人们用“实事求是”表示从实际出发,正确地对待和处理问题。例如说:“我们无论做什么工作,只有实事求是,才有希望获得成功。”
“是”在古代还相当于“这样”、“那样”中的“这”。有一个成语叫“是可忍,孰不可忍”,它出自儒家最主要的经典《论语》。春秋末年,鲁国的大权落在了大夫季氏家族的手中,国君反而成了摆设。季氏肆无忌惮,越级采用诸侯或天子的礼乐。按照周代礼制的规定,不同等级的人只能享用不同规格的乐舞。天子可以享用同时由六十四人表演的舞蹈,诸侯可以享用四十八人的舞蹈,大夫可以享用三十二人的舞蹈。季氏是大夫,只能享用三十二人规格的舞蹈,然而季氏却采用天子的规格,享用六十四人的大规模舞蹈。孔子对季氏的越格行为极为愤慨。他愤愤不平地说:“是可忍,孰不可忍。”意思是说:这样的行为都可以容忍的话,那还有什么不能容忍?言下之意是绝对不能容忍。这里的“是”就是“这”的意思。
“是”又有“凡是、任何”的意思。宋代柳永的《八声甘州》这首词中有这样的句子:“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这是写秋天的景色。“是处”是到处的意思,“苒苒”是渐渐的意思,“物华”就是美好的景物。这两句词的意思是说:秋天,到处的红花绿叶都在凋零,美好的景物在逐渐消失。这两句词表现了作者的悲秋情绪。在现代汉语中,我们可以说:“这点儿小事,是人都可以干。”就是说任何人都可以干这件事情,“是人”就是任何人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