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的解释|备的意思|“备”字的基本解释

备的解释|备的意思|“备”字的基本解释

“备”在小篆中是一个形声字,最初的意思是“齐备”、“具备”。宋代的历史著作《资治通鉴》中说:“人不可以求备,必舍其所短,取其所长。”意思是说对人不可以求全责备,应该避免他的短处,使用他的长处。这里的备就是“齐备”的意思。唐代诗人元稹《遣兴十首》的第七首中也有“择才不求备,任物不过崖”的诗句,意思是说选拔人才不要求十全十美,处理事情不能走极端。

备由具备的意思引申为预备、准备的意义。唐代诗人杜甫的《石壕吏》中说:“老妪力虽衰,愿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诗中说的这位老妇人有三个儿子都被抓去当兵,然而官吏却还不罢休,为保护她的老伴,便对官吏说道:“我虽然年迈力衰,但是甘愿跟随军爷连夜归营。急忙去河阳赴兵役,还能赶得上给士兵们准备早饭。”

成语“有备无患”,意思是说“事先做好准备就不会有祸患发生”。这条原则也常用于军事上。所以“备”又可以用来特指军事上的防备。先秦著名的军事著作《孙子兵法》中有“攻其不备,出其不意”的论述,这是说战争中应该攻击敌人没有防备的地方,战术要出于敌人的意料之外。在实际战争中,一方面必须积极地防备,以做到“有备无患”;另一方面必须努力寻找敌人防备上的薄弱环节,力求“攻其不备”。这就涉及一个防守和进攻的辩证关系问题,不仅要懂得这些原则,而且要灵活运用,否则就会遭到失败。北宋沈括的《梦溪笔谈》中记载了这样一则故事:有人遇上一个强盗,争斗起来,刀剑刚交锋,强盗事先含着满口的水,突然喷到对方脸上,那人正在惊愕之时,刀已刺进了胸膛。后来有一壮士也遇上了这个强盗,壮士已经知道强盗的这一小伎俩,而强盗故技重演,水刚喷出,壮士的长矛就已刺穿了强盗的脖子。沈括评论说:“恃胜失备,反受其害。”这里的“备”就是防备的意思。沈括的话是说想靠那些已泄露了机密的过时的东西来取胜,反而会失去防备而受害。

由防备、防御的意思又引申为名词“设备”。这个义项在现代汉语中比较常见,如配备的武器、器材、技术力量等叫“装备”、军事编制和军事装备叫“军备”等。

“备”还有“美好”的意思,这个意思是从“齐备”引申来的。《荀子》中说:“目视备色,耳听备声,口食备味,形居备位,名受备号。”意思是说:眼睛观赏美色,耳朵欣赏美妙的音乐,嘴里吃着美味,身体住在豪华的宫殿,名字上加上美好的称号。这里的备都是“美好”的意思。

另外,备还可以做副词,是“完全”的意思。如我们可以说“关怀备至”、“备受欢迎”等。南朝范晔的历史著作《后汉书》中有“亲履艰难者知下情,备经险易者达物伪”的话。意思是说:“亲历艰难的人了解老百姓的情况,历尽忧患的人能辨明真伪”。这确实是至理名言。